第八十八章 庭前激辩

    第八十八章 庭前激辩 (第2/3页)

是老朱也没招。

    因为这天下纷争不断,将重镇交给外人打理他也不放心,而且天下尚未完全归心,他需要有自己人,完全继承自己的意志,继续开疆扩土。

    大明的领土,绝对不能止步于此。

    云南、新疆、西域、草原、辽东这些地方都要成为大明的疆土。

    若是交给自己手下的臣子去搭理,他们会抱着但求无过不求有功的态度,大明开疆扩土的脚步就会停滞。

    而且大明立国金陵,若是没有自己人掌控军权,很有可能改旗易帜,有大将黄袍加身,另立新国,到时候再现南北混乱的局面。

    自己半生拼搏毁于一旦不说,而且历史也会给自己重重的留下一笔罪名,这个罪责他担当不起。

    分封建国看似违背历史潮流,但是却是眼下最好的选择。

    自己的儿子们都年轻,都有野心。

    他们都想在自己的面前表现自己,那么他们就得在藩国好好干,尊崇自己的命令,继续开疆扩土,自己的意志会不断的贯彻下去。

    自己要做的便是,在自己老之前,一统山河。

    至于藩国将来可能带来的麻烦,朱元璋相信太子朱标完全有能力解决。

    况且,朱元璋心里还有一个想法,那就是迁都向北。

    只要有机会,自己将国都迁徙到西安或者北平,那么朝廷对北疆的控制力就会大大增强,届时想要收回藩王的权利,易如反掌。

    所以此时,这些大臣们看似灭国动荡的危急,在老朱看来不值一提。

    此时,他想知道,太子对于藩国的态度。

    朱标闻言,毫不犹豫说道:“父皇,四弟镇守北平,替父皇开疆拓土,看似兵强马壮,却也着实辛苦,北方元帝尚有数十万大军,时时侵扰边疆,没有能人异士辅佐何以成事?而成事之后,民心归附,儿臣也不会担心,因为百姓归附的是大明,是父皇,而不是四弟。”

    朱标又看向宋濂,问道:“宋学士,韩阳到底犯了很等罪责,你偏偏要治他于死地?”

    宋濂道:“他乃是我大明官员,与商贾为伍,与民夺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