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如此学子收不收

    第二章 如此学子收不收 (第2/3页)

管怎样,先过了这一关再说。他不敢大意,躬身答道:“小子……华亭县人氏,姓步名安。”他记得家乡古时候的大概称呼,但要再往细说,他就编不下去了。

    好在细眉儒生并不准备刨根问底,只是微微点头,也不动手记录,又问:“可有表字?”虽然眼前这少年看上去只有十六七岁,但考虑到有些学子出门赴考时,家里会给起了表字,所以他才有此一问。

    步安面露疑惑之色,愣了愣才琢磨明白对方问的是什么,脱口而出道:“不知道……”

    细眉儒生又点头,似乎对步安的回答并没有什么不满,自顾自提笔蘸墨,在面前纸上写下一行字,抬头问:“可是这几个字?”

    步安探头去看,只见他写的是“步安步执道”,略微踌躇后,一咬牙道:“对,就是这几个字。”心道:这阴差阳错的名字虽然听着不正经,看上去倒挺像那么回事的。

    细眉儒生似乎心情很不错,他闲了半个月,终于有人上门,不但不着急,反而有种此刻弥足珍惜的感觉。

    这时,一旁那位浓眉大眼,像是性情中人的儒生可能觉得自己被冷落了,笑着插嘴道:“先作诗一首如何?”

    步安还没答话,细眉儒生就笑道:“吕师弟心急了,哪有不问经典,先考诗文的。”接着摇头晃脑地朝步安提问:“子曰,朝闻道,下一句是什么?”

    门外看热闹的少年们,听到这里,想起当初自己入院时,这两位大儒的百般刁难,心里多少有些不忿。不过,对于这位今年春试的独苗,他们也大多抱着友善的心态,心想,不管换了谁来做这考官,只要表现得不是太差,都会让他通过的。

    步安也觉得题目简单,想法却不一样,只当这书院也不难进,当即朗声道:“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细眉儒生不住点头:“嗯,这便是儒门修行初境,闻道之境的由来。我再问你,大学之道,在于什么?”

    门外的少年们已经作势要散去,心中对这两位考官的脸皮之厚有些不齿,心想,这些黄口小儿都能答上来的东西,拿来做天姥书院的入门试经典问答,说出去,岂不要让人笑掉大牙。

    步安背对着大殿正门,看不到门口那些人的神情,正暗呼侥幸,假如自己不是学中文的,还真未必答得出这四书五经中《大学》的开篇头一句,大声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这一次是浓眉儒生接过话茬:“这是儒门第二境,明德之境的由来,你将来入院修行,一定要在这‘明德’二字上多下苦功。”

    步安听得云里雾里,面上却还是诚恳地重重点头。

    细眉儒生大概也觉得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