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曾经的明珠王

    第78章 曾经的明珠王 (第2/3页)

故意造假的吧。”

    深知宋信龄故居历史的权贵们,也开始质疑起来。

    有位穿着一身白色西装的富态老者,声音铿锵有力道:“据我所知,这位林先生是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的人。**居住和工作在这里的15年,是1948-1963年。那时的林先生,最多也只是10多岁的小孩,**会给他亲手订制这么个记事本?看这本子的样式,明显是给成年人用的。这时间,根本就对不上。”

    商策伸出手做了个安静的手势,话锋一沉道:“各位先静一静,对于这枚记事本的历史,我也和大家有着一样的疑惑。不过,没关系,我们今晚请来了专门研究宋信龄一生的权威专家。在座参观过宋信龄故居的人,对这位专家应该都不陌生。他就是常年工作在故居中的文先敏老先生。”

    一位耄耋老矣的白发老人,身形硬朗地走了出来。岁月在他身上留下了痕迹,却没有摧毁他的意志。他的身体依然健康,精神也非常饱满。

    他一丝不苟戴上专业的白色手套,拿起手中的记事本道:“这枚记事本,我已经研究过,的确出自宋信龄女士之手。我原本一直想把它收录在宋信龄故居中,作为一件藏品。但这本札记的内容,实在太惊世骇俗,难以让宋信龄女士的身份等同起来,自能作罢。”

    他小心翼翼翻开札记扉页,数行有着宋信龄独特笔迹和书写习惯的蝇头小楷,从扉页上呈现出来。

    “麻烦摄影师把这行字投到大屏幕上。”一旁的商策连忙道。

    立即,这行字被投到大屏幕上,呈现到每个人的眼中。与此同时,屏幕中还出现了一篇早已准备好的宋信龄信稿原件影像。

    两种字迹一对比,简直是一个模子中印出来的。

    扉页上,写着这么一行字。

    “丰子恺先生于是说:‘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将来,不念过往。如此,安好。’。林公子当世人杰,仅以此言赠之。宋信龄1979新年。”

    在宋信龄赠言的一侧,是这本札记的主人回话。字如狂风、气势磅礴,像是股滔天戾气在字里行间席卷而出。

    可惜,在座的宾客几乎都没有注意。他们的目光,只停留在宋信龄的字迹上,生怕错过一字一词。

    但有两个人注意到了。

    一个是董画芝,一个是林洛。

    林洛这时,眼眶湿润,紧盯着那行字,心中默念道:乱于心,困于情。将来何在,过往苍茫。如此,怎好?

    文先敏老先生合上笔记本,炯炯有神盯着台下众人道:“宋信龄女士虽然在这里只呆了十五年,但1963年后的每一个春节,她都会在这里小住一段时日。这枚记事本,就是在她最后一次回这里时送出去的。1978年12月31日,宋信龄女士回到这里过春节,呆过三个月。这笔记本就是在新年交替时送给林先生的。”

    台下轰动了。

    这样一来,这枚记事本的历史价值就非比寻常了。

    只是,既然是**所赠之物,为什么不留在故居之中呢?

    台下大多数人都匪夷所思起来。

    突然。

    他们想到了文先敏老先生说过的一句话,说这笔记本的内容太惊世骇俗,实在不能作为宋信龄女士的旧物收藏。

    这时,他们才想起刚才的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