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二、一饭之恩

    二十二、一饭之恩 (第3/3页)

    韩一鸣也不由得点头,片刻之后问:“哦,那这位丁兄便是专心至致修习厨下之事吗?”顾清泉笑道:“难道师弟认为此事难登大雅之堂,便算不得悟道吗?”韩一鸣确是如此所想,他自小到大,都远离庖厨,认为此等事务都是三六九等中的末等,因此听见由此入道,不觉十分讶异。

    顾清泉笑道:“术本无高低贵贱之分,道也就不该有高低贵贱之别。因此从何处起悟,皆是起悟。丁师兄自小家中贫困,家中原有四个姐姐,后来也不知流落何方去了。其实在这里的师兄弟,大多都曾经历过贫困。他自小便没学过书字,后来又遇灾荒,一家人四处乞讨,父母都没能活下来。幸而他年轻力壮,四处乞讨,总算是活了下来。丁师兄活下来之后,四处做苦力,这日正好买得一小罐糙米,在栖身的破屋子里煮来吃。正煮着,下起大雨来,五师叔自他门前路过。他见雨大,就邀请五师叔进破屋里来避雨,待饭熟之后又请五师叔同吃。五师叔分得他一碗米饭,便问他为何会招呼一个路人同吃?他说,他当年肚饿极了之时,什么都吃过。他能活下来,也全靠好心人省出来的一口米饭,自那之后他只要有吃食,都会分给路人。有嫌弃的,也有如不嫌弃的,比如咱们五师叔。五师叔便问他最想做什么?他说如若可能,甘愿做一个好的厨子。当年饿怕了,只想能够吃饱,后来能够填饱自己的肚子了,却做得很难吃,白白糟蹋了这些粮米。五师叔也问他,别人不领他的好心,他又如何?他却说管不了这许多,别人要怎样想,那是别人的事。他从来都不去想别人会怎样看待,他说这是他在还当日乞讨时所得的一饭之恩。五师叔又问他,别人不受这恩,又当如何?丁师兄只说,这只是还昔日所受之恩,不是施恩。别人不受,不强人所难,不该因自己有这样的念头勉强他人。受与不受,也全由个人。他人若受授,他心中欢喜。他人不愿受授,他也不会伤心难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