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南蛮

    5 南蛮 (第2/3页)

洋文明的创造者,由于长期处于距离政治和文化中心最为偏远的野域,心中没有法典和知识,不受国策和道德思想的束缚,却偏偏有着自己特别民俗和部落的一套俗规。仍然保留着最古老名族的特色。他们称自己为荆蛮,这种称呼实际上早就过时了,它来自于“粳”的流传,早在世界文明开始之初,南蛮人最先发明了“梗糯”和“梗”,这是他们唯一而浅薄的光荣过去,一方面他们守着腐朽的历史垃圾,不肯讲普通话,不愿意与时俱进,依然守着自认为非常系统又精密的语言文化和文字符号过着野蛮的生活。而另一方面,他们对改革开放带来的便利,尤其是金钱和美色垂延不已。大树认为,这些粗鄙和丑陋甚至也包括他自己。

    他知道骞豆不会懂得这些,他不希望她懂,所以他要她尽快离开,大树不得承认,虽然他对骞豆有许多想法,但对少女美貌的垂涎更是其中一种。

    陆城人多为少数名族,大树也是。由古蛮族演变而来。他的祖辈会看不起北方人,而他们对北方的地域的划分并不是以黄河流域为标地,惯常是以广东交接以外为界标,就像沪人视自己是城里人,包括所有人甚至北京人都是乡下人一样,这是一个渺小得自私、悲壮、而又可耻的划分,在他们的眼中,出了广东都是北方;除了广东人,都是北方人。究其原因,这与南蛮人仇恨过去的遭遇有着历史根源。

    早在元代,陆城人处于极低的社会底层,陆城人被称呼为南蛮子,其实就是骂他们身份卑微,把他们的身份定义为低下。但后来竟成为法定称谓,就像奴隶制度一样背上枷锁和耻辱的象征,南蛮子是古代对陆城人的虐称,带有严重的侮辱性,特指他们的名族野蛮,部落野蛮。这是暗示和明示皆有的双重历史陋习。元朝以后,蛮子不再是法定的正式称谓,而南蛮子一词,渐渐就成了骂人的粗话,但从历史的沿革和发展至今仍然沿用。到了清朝,满洲人对闯关东的移民也统统称为“南蛮子”,如同今时今日骞豆她们这样南下的大军一样,时代在更迭,但人类的思想却没有进步和改变。历史似乎在重现。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甚至是百年。

    南蛮人谈不上是君子,但偏偏这种虚伪徨妄的东西就能根植于人心世世代代。

    改革开放带来的似乎是一场报仇的机会,是对过去历史沿革受到的伤害后的一种反击。

    在骞她们没来之前,陆城的总人口不足90万,地方潮湿闷热,并不适合人群居住,改革开放以后,外人涌来。直至现在达1300多万,这其中并不包括因受改革浪潮影响,前往深圳澳门香港去的大半原陆城住民,实际上愿意固守家园的原住名已被像骞她们那样的外来人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