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15.用鼻涕吹泡泡

    正文 115.用鼻涕吹泡泡 (第2/3页)

山了,还是没有好主意,大家垂头丧气地往回走。

    邓安刚走上木桥就踩到一块断裂的木板上,身子一斜,满满一袋牛粪撒到河中。张浩天扶住差点掉进河里的邓安,跳到河里把还未冲走的牛粪捞起来,突然有了想法,说:“有了有了!我们为何不帮村里修一座桥?”看大家都看着自己,补充道:“听村民说一发洪水这座桥就被淹,村民要不趟着冰冷的河水过河,要不就要绕几公里才能出村。我有个同学就在日喀则交通局,专门修路架桥,何不请他来帮忙?”

    洛桑一拍大腿说:“好!”

    组长拿不定主意,问:“修一座桥要多少钱?”

    邓安捂着扭伤的脚,说:“看见没有,一条腿多少钱!”

    次多说:“要修就要修一座结实耐用的。”

    张浩天说:“最好比原来宽一些,能过拖拉机!”

    组长还是摇头:“好是好,可是钱呢?”

    次多说:“你就知道钱、钱、钱!干什么不花钱!”

    洛桑说:“你是组长,钱由你想办法!”

    张浩天说:“石料可以就地取材,劳力村里也有,设计就不说了,我那个同学绝不会要一分钱,无非是买水泥要花点钱。”

    组长说:“好!次多,你马上给厅里打报告要钱,我这就去找村长。浩天你赶紧去找同学,争取在我们走之前把桥建好!”

    第二天张浩天就去找胡坤。他在路边小店吃了碗面条准备搭车,可招了几次手也没一辆车停靠,看时间不早了,便徒步往前走。没走多远发现路边停着一辆卡车,一个藏族司机正在货箱上捆绑羊毛。张浩天还没靠近,就听见“啊”的一声,看见司机从车厢上摔下来。张浩天立刻奔过去,看见司机痛苦不堪地捂住腰部,手里还握住断了半截的绳子。张浩天四下看看没有一个人,不知如何是好。司机咬着牙问他:“你会开车么?”张浩天摇摇头。司机说:“你把我背到驾驶室,我教你!”

    张浩天把他背上车,重新把羊毛捆好,胆战心惊地握住方向盘等他发号施令。司机咬着牙说:“踩离合器……挂挡……油门……”张浩天小心操纵着,当右脚轻轻踏在油门上,看见车徐徐往前移动时,又惊又喜。

    车跌跌撞撞、有惊无险地开到了日喀则地区医院,张浩天把司机送到急诊室便急匆匆朝胡坤单位走去。

    张浩天见过的“毛眼眼”说胡坤正在开会,并请他去办公室坐会儿。张浩天坚持在门外走廊里等,他来回闲走了几步,听见会议室的声音很大,好像在激烈地争论着什么,便侧身聆听。

    胡坤的声音飘了出来:“钢筋混凝土桥梁因其经久耐用,施工方便,造价低廉,能较好适应高原地质灾害频发、极端气候持续时间长的要求。而且被我们长期推广使用,技术越来越成熟,所以我坚持选用这套设计方案。”

    一个反对的声音响起来:“我们不能因为历史悠久、广泛使用就一成不变。过去,我们没钱,什么都不敢想,现在我们完全有实力建更加新颖、美观的桥梁。为什么不求新求变呢?”

    张浩天听到不少赞同的声音,但胡坤的声音再一次响起:“过去我们受资金的限制,建桥标准普遍较低。随着西藏经济的迅猛发展,对桥梁的承载能力和耐久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为什么不把钱用在提高施工质量,提升设计标准,优化桥梁结构上,非要用在华而不实的装饰和豪无实际用途的附属结构上?”

    胡坤说完,有人称赞。但对方又很快反驳回来:“你推崇的这座桥,从外观上看和我们过去的桥没有什么区别,完全像个简单的复制品。雅江上多一座少一座这样的桥无足轻重。”

    张浩天又听到有人称是,心里不免为胡坤捏把汗。而胡坤不慌不忙地说:“这座桥,看似外观变化不大,但其技术含量很高。首先,这座桥受力明确,施工简便,养护成本低,还采用了先进技术和优质材料。再就是,在桥梁的构造细节、防水性能、可靠性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设计尝试,不仅有效提高了排泄能力,还增加了桥梁的承重力。”有理有据的分析赢得了热烈的掌声。

    但对手不甘示弱,说:“一座桥应兼顾实用性和艺术性两个方面。你这座桥的技术含量暂且不说,从外观上看就无法给人美的享受。你们看,这座桥有什么美感,就是我们随处可见的牛粪堆。”他的话一落,就有人笑。

    胡坤一时语塞,张浩天心一紧。这时,“毛眼眼”又走了过来,见他还站在门口,就说:“我进去叫胡工!”张浩天本想拉住她,可会议室的门已经推开,胡坤正和自己脸对着脸站着。张浩天想退回去,胡坤却一把将他拉了进来,像找到救星似地对大家说:“这是西藏日报的大记者,见多识广,让他说说哪座桥好!”

    张浩天没想到自己会以这种方式出现在桥梁专家的辩论会上。抱歉地说:“不好意思,我不知道大家在开会,我还是在外面等。”正要转身离去,会场中央一位领导模样的人把烟头一掐,向他招手:“记者同志来得正好!既然大家僵持不下,就请你帮我们看看这两座桥哪个更好!”说完就有人把图纸摊给张浩天看。张浩天发现两张图纸都是蓝色的,的确像自己经常在文章里写过的那样——描绘宏伟的蓝图,可是却看不懂。

    领导说:“看墙上的效果图吧!”喔,这个一目了然。张浩天随着大家的目光看过去,极力想猜出哪座是胡坤推荐的,但两座桥都很鲜亮耀眼,分不清优劣,自己又不懂专业,只好凭主观感受审视起来:宽阔的雅鲁藏布江沐浴在高原灿烂的霞光中,清澈明亮的江面透着蓝宝石一样的光芒,河水带着雪山的浩然气息缓缓穿过大桥,一座宽敞笔直,线条流畅的公路桥横卧在峡谷两端,像一个淳朴憨厚的男人正深情守望自己的家乡,一切看起来是那么的温暖和熟悉。无疑,这座桥朴实无华,稳健厚重,仿佛本身就是苍茫大地的一部分,是雪域高原的儿子。而另一座大桥,夸张的造型和繁琐的装饰让人觉得有些突兀和生硬,光怪陆离、别出心裁的绚烂硬生生打破了雪山的沉寂和美丽。

    张浩天小心翼翼地指了指第一张图。领导问:“为什么?”张浩天简要地说了刚才的感受,大家频频点头。胡坤恨不能抱住张浩天亲上几口。这时领导和几个重要人物低声交流了几句,便拍板说:“通过对两个方案全面论证和分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