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章 汉朝普通人的生活压力

    第三百七十章 汉朝普通人的生活压力 (第3/3页)

此,极为脆弱的自耕农民一旦遇到灾荒年月,便不得不向地主借贷,甚至卖儿卖女。

    相对于轻薄的田税制度,口赋与算赋,乃至徭役、兵役制度,才是压在老百姓身上的大山。无论是口赋、算赋,还是让人代替自己服劳役和兵役,都需要大把大把的五铢钱。而农民在日常的劳作之中是不能生产金钱的,只有靠贩卖粮食与自家织作的布匹换取五铢钱,用来交税。这种金钱的获取方式无疑是极不稳定的,一旦遇到一丁点儿意外状况,或是雨水不调,或是家中有人生病,便可能会导致其破产。

    因为朝廷的赋税极轻,以土地收入作为主要财产来源的地主豪族,其名下耕地越多,所享受到的利好也就越多。然而地主不可能自己去种田,只会雇佣失地的农民作为自己的佃户,朝廷虽然只收取三十分之一的赋税,可将土地租种给农民却能受到所产十分之五亦即一半的田租。所谓:“官收百一之税﹐民输泰半之赋(此处指向地主交地租)。官家之惠优于三代﹐豪强之暴﹐酷于亡秦。”

    因此,这种不用耕作便能坐收极大利好的经营方式,愈发刺激了大豪强地主的贪婪欲望,促进了他们兼并土地的贪欲,许多道德沦丧而缺乏同情心的豪族地主便利用灾年千方百计地促使自耕农民破产,从而扩大土地兼并规模。最终使大量自耕小农沦为租佃农民或依附农民﹐从而促使西汉中期及东汉中期以后土地问题日趋严重。

    不过,为什么又会出现所谓隐匿户口的现象呢?

    按说老百姓也不傻,同样是耕种土地,为什么要依附于豪强地主?自己开垦荒地难道不行吗?此时依旧是地广人稀的状况,若是去开垦荒地,所得良田都是自己的。可是即便如此,朝廷还要征收口赋与算赋、还要征发劳役与兵役,破产的农民连饭都吃不饱了,拿什么去应对?

    因此,进入庄园之中,依附于豪强地主,成为隐匿人口,从而躲避赋税与劳役、兵役,便成了许多破产农民被迫成为流民之外的唯一选择。此外,在大规模自然灾害爆发的时候,流民激增,购买力大减的同时,工商贸业也遭受重创或崩溃,城市中的小手工业者和商人又会遭受到灭顶之灾。

    然而,正是这种大规模的自然灾害,却反而造就了豪门大族一场兼并土地的饕餮盛宴,若是平民老百姓再不敢反抗,老老实实地该饿死的饿死,该冻死的冻死,对于豪门大户来说便更加完美了。

    由此可见,灾荒之年并非真的没有粮食,而是粮食都在豪门大户的手中,成了他们兼并土地乃至收揽人心的利器。在这个时代,所谓的天灾虽确是天灾,却更加是一场人祸,社会资源分配不公虽确实会刺激竞争,却终于会对人类社会造成毁灭性的打击。

    所谓苛政猛于虎,真的不是一句说说而已的套话,这就是生活在汉朝的普通人所要承受的压力。

    人生之难,一至于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