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讨伐朱全忠

    第三十一章 讨伐朱全忠 (第2/3页)

    高勖抱拳拱手说到,“给长公子调拨的三都士兵现在也已经准备妥当了,都是以前上过战场的老兵,各级指挥也是久在军中的老人,在忠诚上没有半点问题。长公子接手后只要稍微使些手段就能掌控这些人。”

    按照军制,一营有500人,两个营就是一都共千人,设立都头一人,有时候也由指挥使出任都头的职务,比如杨渥就是这种情况;至于都头之上的军官就是指挥使,再往上就是都指挥使。

    目前杨渥就是都指挥使的职务。但这个时代职务是虚设的,具体指挥多少兵马各有不同,像李神福、王茂章这种都指挥使级别的大将,手下有上万甚至数万兵力;但像杨渥这种都指挥使,手下却只能有三千兵力。可以说差别实在是太大了。

    好在他毕竟是杨行密的长子,有自己的父亲在背后支持,各都的都头以及之下的营指挥等官职都是由杨渥自己任命,所以现在杨行密只负责调拨士兵给他。

    在过问了调拨给杨渥的士兵的情况后,杨行密开始询问讨伐朱全忠的准备事宜。

    “让你为进攻朱全忠的做准备,现在怎么样了?”

    高勗道,“启禀大王,各路大军已经准备妥当,军粮也已经储备充足了。就只等着大王一声令下,大军就能出兵北上。”

    杨行密道,“回去你再好好想想,看看还有没有什么遗漏的地方。这次出兵非常重要,万万不可出差错。”

    “是,属下一定会仔细查看,保证不会出差错。”高勗恭敬的答道。

    杨行密点点头,他刚刚才收到消息,前几天岐王李茂贞亲自统帅大军从凤翔出发,与朱全忠在虢县以北交战,结果大败而回,损失了上万人的军队。目前朱全忠的宣武军正在大举出击,攻打岐王的地盘。

    所以他不能等太久了,必须迅速出兵,才能帮助岐王减轻压力。至于田覠三人,他们虽然心中有野心,但要对付他们也不急于这一时半会。

    宣武节度使朱全忠本来名叫朱温,以前参加过黄巢的农民起义军,先后攻陷洛阳、长安等地,大大动摇了唐王朝的统治地位;后来他见起义军在与唐朝的交战中逐渐落於下风,于是就率领手下大军投降了唐军,并与李克用等联合镇压起义军。不久朝廷将他册封为宣武节度使,并赐名为“朱全忠”。

    在此后的二十年里,朱全忠以河南为中心,逐步扩大势力,如今成了天下最强大的割据势力。

    说起来,杨行密与朱全忠曾经也有过一段“蜜月期”。那时候杨行密刚刚起家不久,势力较弱,而朱全忠的宣武军因为处在中原四战之地,仇家众多,也不愿与杨行密交恶,于是两家结成盟友,相互扶持。

    然而正所谓“天下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几年以后,杨行密在淮南逐渐强大起来,而朱全忠更是成为天下一等一的藩镇势力。由于不愿杨行密迅速崛起,朱全忠开始不断的在北方给他找麻烦,先后数次派大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