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九章济州岛

    第三百一十九章济州岛 (第3/3页)

    最开始时还只有郭崇韬一个人主张应该放弃宿州,以避免与梁军的硬碰硬;但最近几天,支持这种观点的人已经逐渐增多,便是张训等人面对这种惨烈大战也在反思有没有必要为了一个宿州继续打下去。

    此外,随着战事的持续,苏州炮的制造技术已经被梁军掌握,而榴弹也有一些没有引爆的落入了梁军手中。

    杨渥虽然知道军事技术的扩散不可避免,但梁军这么快就掌握了苏州炮的制造技术依旧不是什么好事。

    好在,榴弹虽然被敌军获得了,但黑火药的成分想要搞清楚却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此外,在淮北交战平坦的地形的确更有利于梁军骑兵的发挥。

    淮南因为骑兵数量有限的缘故,在这种大战中骁骑军只能担任配角;而梁军的骑兵却经常利用强大的机动力四处骚扰和袭击淮南军,给淮南军造成了不小的损失。

    好在,淮南军的后勤辎重都是通过水路运输来的,所以还不需要担心被梁军的骑兵切断。

    “骑兵啊骑兵!”杨渥心中感慨着。

    同时,在听说泰封国的使者到来的消息后,一个在他心中尘封已久的想法也重新浮现出来:济州岛!

    济州岛位于朝鲜半岛的西南隅,黄海与东海的东端界限处,属太平洋亚热带气候,每年一月的平均气温在零度以上,其东部是大片适于放牧的草地。温暖湿润的气候,丰美的水草,使其成为后世亚洲最好的牧场之一。

    历史上,生长于马背上的元朝统治者,同样看中了这块宝地,于此设立了牧马场,并设立耽罗军民总管府,负责管辖驻扎在岛上的军队和居民的事务。后来元朝灭亡以后,岛上仍然留下了两三万匹马。

    若是淮南能够将此地占领,然后开设马场,蓄养马匹,如果能够达到元朝时的那种规模的话,应该要不了多久就能极大的缓减淮南缺马的劣势。

    唯一需要考虑的就是马种问题。

    如今的军中战马,一般都是后世所说的蒙古马,身形较为矮小,爆发力也不强;不过其优势却是耐劳,不畏寒冷,能适应极粗放的饲养管理,生命力极强,能够在艰苦恶劣的条件下生存。经过调驯的蒙古马,在战场上不惊不诈,勇猛无比,历来是一种良好的军马。

    淮南如果要大规模蓄养马匹,这种蒙古马肯定是一种重要选择。

    虽然说那些阿拉伯马、汗血马等等大名鼎鼎的马匹,在爆发力上更加强大,乃是更好的军马的选择;然而淮南如今要解决的首先就是大规模培养的问题。

    别的不说,光是那些阿拉伯马等的获取上就有麻烦,此外如何保证它们在繁殖的过程中不退化,以及对中国的气候的适应性如何等等,这些问题如果不能解决的话,再好的马匹也只能作为少数人的玩物,而无法大规模的推广。

    所以别的马匹虽好,但蒙古马只需要一条:强大的适应性,就足够让它成为目前淮南军骑兵的首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