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九章商议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

    第四百三十九章商议 (第1/3页)

    杨渥并没有在意刘崇景这么一个“小角色”,毕竟此人目前还只是一个厢军的指挥使而已。

    如果不是因为他的父亲是刘威,这件事甚至不需要让杨渥来郑重讨论,内阁的诸多大臣基本上就能处置了。

    至于说这段时间刘崇景立功较多的事情,同样没有引起杨渥的怀疑。

    刘崇景的驻地唐年县再怎么靠近边境,那也不过是一个县城而已,而且位置还不是什么重要地区,所以当地甚至连禁军都没有驻守,自然不会有多重视。

    而杨渥的长剑都密探的主要任务还是对外打探消息,在对内方面,也就是那些级别相对较高的将领才会重点去监查。

    若是连刘崇景这么一个厢军指挥使的一举一动都要受到监查,那么这长剑都的规模和效率也未免太高了。

    再加上刘崇景如今做的事情还没有造成什么后果,他所获得的好处也还在“适当”的范围之内,所以还没有引起长剑都的警觉。

    杨渥没有多想便决定恢复刘崇景在禁军中的职务后,转而看向范遇道:“这段时间你们长剑都的人对湖南那边打探的消息如何了?他们的移民做的怎么样?”

    “启禀大王,马殷搞的移民行动目前已经接近尾声,从湖南各州大约有六万百姓被强制迁移到辰州、溆州两地。”范遇恭恭敬敬的说着。

    如今随着楚王马殷在转移发展方向,开始向西南进攻后,这一年多时间取得了不小的成果。

    首先就是当地蛮人部族大量向马殷投降。

    这些蛮人部族的实力,从根本上来说是远远比不上马殷的。

    之前之所以能够成为马殷的心腹大患,那不过是因为马殷还不够重视他们,没有集中力量去对付他们。

    对于这个时代的人来说,那些没有开化的地区即便将其攻占也没有多少利益可言,完全比不上那些经过了开发的土地。

    所以在那时候,马殷的目标自然是向东与淮南或者向南与岭南争夺土地。

    后来随着淮南的强势,感到了巨大压力的马殷选择了与岭南刘隐交好,双方罢兵言和,以集中力量对抗淮南。

    但两年前的战争表明,吴国的实力的确不是马殷所能抗衡了,这样一来,他自然会非常明智的选择另谋出路。

    而在他集中兵力的情况下,在军队数量、将士的训练程度、纪律、武器装备,以及将领的谋略等方面都大为不如的蛮人部族,自然只有纷纷溃败或者举众投降这两种选择。

    在夺取了辰州、溆州等地之后,马殷知道这些地区目前还是以当地蛮夷为主。

    这些蛮夷或许在武力的压服下会选择向他们臣服,但这种臣服还只是面服心不服,那些蛮人也不可能向他们提供赋税、兵源等。

    这样一来,马殷要想迅速开发这些地区唯一的办法就只能是移民。

    在他的大力主持之下,邵州、潭州、澧州、朗州等地先后有近八万百姓被迫迁移,不过因为中途有不少百姓逃亡或者死在路途之中,最终成功抵达当地的只有六万百姓。

    听到这个结果,在场众臣脸色都有些不好看,尤其是周隐等文官,更是眉头紧皱。

    这么大规模的迁移百姓,不仅会造成原本人口就不怎么多的湖南人口更加稀少,更是会造成大量的百姓伤亡。

    自古以来移民就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百姓在迁移途中如何保证他们的安全,迁移到了目的地后如何保证他们不会有水土不服的情况,以及最重要的一点,在百姓迁移之后如何保证他们的粮食供应,这些都是需要精心准备的问题。

    若是准备得不充足,只怕一次移民最后就可能会引起巨大的灾难,最终成功活下来的百姓可能连一半都不到。

    而从马殷这次牵制百姓的过程来看,他的准备绝对不怎么充足。

    此外,从目前的时间来看,这些百姓迁移过去后今年的农时已经被耽误了,没有了今年的收成后,只怕有更多百姓将会饿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