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章 无赖

    第274章 无赖 (第2/3页)

己的手中培养出一个堪称千古名君的皇帝。

    可这么一来,就苦了年纪才仅仅只有六岁的太子殿下了。

    “我大明立国之初,太祖皇帝就订下了规矩,尤其是皇室,有皇明祖训在,穿衣吃饭,样样都有规矩。其中最为严格的,就莫过于是教育二字!你看,太祖皇帝的二十多个子嗣,哪个不是从小由饱读之士教导,苦读诗书。而后又领兵历练,好几个都堪称是文武全才之辈!即便是太祖皇帝自己,不也经常让文臣谋士为他讲经授课吗?我大明的天子若是都能做到这些,又怎么可能出那么多荒唐之辈?”

    冯谦说的这话不能说没有道理,但俗话说‘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朱元璋管的太宽了,以至于皇明祖训从成祖那一代开始就已经毁的不像样子。

    说了宦官不能干政,成祖皇帝时候就有‘郑和七下西洋’,更有设立东缉事厂之举,这就是宦官干政的开始。

    说了子孙不得设立丞相,朱元璋不惜手染鲜血,为子孙争来的无上皇权,子孙却不愿意珍惜。没有丞相,当皇帝太累啊。于是就有了内阁,几个大学士领上部务,并没有说自己是丞相,但却干着丞相的事情。

    于教育一途也是一样,虽然为了保证对太祖皇帝的尊重,从建文皇帝到仁宣之治的宣德皇帝的时候,都一直很自觉的保持着听大学士讲课的规矩。但到了英宗后期的时候,皇帝就受不了了。

    原因无他,英宗即位的时候年仅九岁,还是个孩子。当时三杨辅政,政治清明。给皇帝定下来的各种规章制度,让小皇帝实在是不堪重负。就不说听讲的时候必须端端正正的坐着,单独授课没法走神。单说读书之前,讲书之后,要君臣互相行的各种各样的礼仪,就能把人累死。

    于是,三杨相继过世,小皇帝终于亲政,于是也学会了旷课。有那么一天两天,就干脆说朕病了,不能读书了。而到了素来喜欢带兵打仗,更是封自己当大将军的武宗皇帝,那就更不是个能坐得住的主儿了,整天流连豹房,什么经史子集?不想读!

    但就陆准看来,太子殿下之所以不想读书,也并非全是孩童坐不住的原因,而是另有一些冯谦没有看到的缘由。

    “其实啊,要我说,这也不能全怪陛下、殿下,那些讲课的先生们也不怎么样啊!”陆准对冯谦说道:“今儿个晨课的时候,我在屋外头偷偷的听了一会儿……哦,其实这段时日以前,我每天都去听那么一会儿两会儿的。别说太子殿下才六岁,就是我,也听不太明白里面的先生在说什么东西。”

    “你要是能听懂,你就不是现在这副样子了。”冯谦觉得陆准只是单纯的对儒家的四书五经没有兴趣,所以才说自己听不懂。

    但陆准却摇头道:“不是不想听,就是听不懂!你说说哈,我跟伺候殿下的公公打听了下,这才知道,太子每天要读书、背书,还要写字。每学一篇新文章,三日之内就必须背的滚瓜烂熟,而且,还不仅仅是背,那背也是有讲究的。要字正腔圆,句读分明,还得知道是什么意思。写字更是每天要写一百个,不仅仅是横平竖直,方正工整,而且连一个墨点儿都不许有,否则就得重新写。太子才多大?学这么多,那不跟填鸭子似的?再说了,我刚刚说我听不懂,你还真别以为我是在跟你开玩笑。别的先生倒还好说,尤其是高老先生(高拱)讲课的时候,我是真的听不明白。你别笑,我听不明白,我敢保证,太子殿下就算是少时聪慧,也绝对听不懂!”

    “你这话就不对了!”冯谦不以为然,“你听不懂不奇怪,你不学无术能听懂什么?太子殿下不可能听不明白!否则,高老先生就会给他讲些粗浅的了。”

    “再粗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