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千里送棺椁

    第五十五章 千里送棺椁 (第2/3页)

在最高的北峰下。南面双峰较低,东西对峙,中为司马道,形似乳峰。”

    阿幽听得竟有些害羞,远观乾陵的三座山峰,竟似一个仰天而卧的贵妇人。

    “唐高宗死于东都洛阳,武则天召集两大风水师——袁天罡、李淳风,要求寻觅一块万年吉壌。两人用不同的占星风水之术,竟找到同一条龙脉,同一处金井。袁天罡埋下一枚铜钱,李淳风插下一枚铁钉。武则天命令挖开龙穴,发现李淳风的铁钉,恰好扎入袁天罡的铜钱方孔,这是乾陵点穴的传说。你看这双峰上的阕楼,犹如乳房上的乳头,武则天特意为之,强化‘女主守宫’之穴。”

    “老爹,别唠叨了,咋们下去看看吧。”

    脱欢冲下荒无人烟的唐朝皇陵,来到朱雀门外神道两侧,看到几十尊高大的石人雕像,穿着打扮都是西域胡人。石像都没脑袋,仿佛被齐刷刷斩断,只留半个脖子或肩膀。陵墓前镇守的无头骑士,让同样来自草原的骑士脱欢倍感心慌。

    “此乃六十一蕃臣像。”

    刺客老爹拍马赶到。阿幽与刺客阿海,赶着硕大的马车,将唐朝小皇子的棺椁,带到乾陵跟前。

    “小孙子来给爷爷奶奶上坟了!”

    老爹下马,抓着马车轮毂,躺在这副梓木棺材里的少年,正是高宗李治与女皇武则天的孙子。

    爷爷李治、奶奶武则天、小孙子李隆麒……

    祖孙三代,跨越一千二百年重逢,竟让天地有了感应。四匹骏马纷纷嘶鸣,拉着马车的八匹马,要不是脱欢拼命牵住,早就带着小皇子狂奔而去。

    阿幽走到断头的六十一蕃臣像前,忠诚护卫的武士,象征大唐国威远播海外,臣服无数藩邦小国。

    乾陵司马道两边,北靠土阙,南依翁仲,有两尊石碑。西面名为述圣纪碑,武则天为丈夫高宗李治歌功颂德之碑,女皇亲自撰写五千余字碑文。顶、身、座共七节,表示日、月、金、木、水、火、土。黑漆碑面,字填金粉。

    而与述圣纪碑遥相对应的,就是东侧的无字碑。阿幽对有字的碑不感兴趣,倒是在无字碑前流连忘返。

    顾名思义,无字碑,不着一字。

    到底是功过留待后人评说?还是武则天自觉功德赫赫,已非任何文字所能言尽?

    不同于给丈夫树立的七节石碑,武则天送给自己一块完整的巨石,高若悬天,重达百吨……唐朝没有起重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