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狄县令

    第五十章 狄县令 (第2/3页)

是非常繁冗的。

    狄少华忙得焦头烂额三个月,才制定了大概的计划,粮草也准备了一些。同时,刚一到南云县,他把自己的随扈,挑选精明的分批派出去打探消息。有的就在南云县,有的派往边境方向。这些人是他在京城就招募好的,没有通敌的可能性。比起县衙里班头们千篇一律的汇报来说,自然是狄少华自己派出去的人更可靠一些。随着细作们的陆续回报,狄少华得到了不少情报。

    首先是关于大青山流窜的匪徒。自称大王是罗启明的匪徒有两拨。很好区分,一拨匪徒是盗亦有道,只要顺从的奉上买路钱,或者是曾经往山寨中主动送过孝敬的行商,都会被放行,匪徒对商队秋毫无犯。没有买路钱的客商,则不允许通过大青山,但是也没有赶尽杀绝这一说。另一拨匪徒可就是心狠手辣,必定将财帛劫掠一空,然后再杀人灭口。作风可谓是天差地别。因此狄少华判断,这两股匪徒,只有一支是阿史那云带领的,另一支队伍,应该是假冒阿史那云旗号,趁乱打劫发死人财,或者有其他目的的。可是论起规模和武力值,两支队伍竟然都很强。有人趁乱发财不奇怪,可是谁有这么强的实力,能与突厥王子阿史那云比肩呢?

    其二是折冲都尉府对南云县的影响力,从第一任南云县令被害之后,南云县的老百姓,几乎就只知道折冲军府,而不知道南云县令,朝廷对南云县及其周边的百姓都没有什么威慑力了。老百姓一说起什么规矩,竟然都是折冲军府制定的。完全没有朝廷法度的概念,其状令人心惊。就连曾经有数次突厥围城,都是折冲军府出面谈判,然后由老百姓摊派,捐出钱粮交给突厥人。所以朝廷上流传的边境上数年无战事,竟然是由折冲军府操办而买来的和平。

    其三就是狄少华曾经质问李钊的问题,有商队夹带种马出关的问题,为什么折冲军府的路卡竟然没有察觉,这种大规模的走私,肯定有官府的默许,否则不会一直没有被发现。这一下问题的答案几乎呼之欲出了。只是即使知道了真相,还是没有证据。而且现在自己也没有能拿下嫌犯的实力。所以,狄少华一直隐忍不发,不敢打草惊蛇。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