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6章 新政

    第576章 新政 (第2/3页)

舅舅坐下慢慢说,元生公公再给上几碗酸梅汤来。”

    看着三人一唱一和的模样,马度隐隐的又一种上当的感觉,说出去的话就如射出去箭收不回来了,接过元生递来的酸梅汤,道:“微臣以为这空印之事最大的弊漏便是在制度章程上,户部、布政使司、府、州、县财赋看似一套,实则各自为政,你做你的账,我做我的账,最后只要合得上,便算是糊弄过去了!”

    “没错,他们就是这么糊弄朕的!”老朱把大腿拍的咣咣做响,“接着说怎么解决!”

    “微臣的建议是让他们做财政预算,从中书省开始一直到下面的每一个衙门,衙门中的每一个部门都要做财政预算。”

    老朱几人果然一头雾水,追问道:“何为财政预算哪?”

    “顾名思义,预先把来年的财政收支提前计算出来。”马度沉吟一下,“举个例子,就拿杭州府来说,提前计算明年的开销,在夏收和秋收之后便可一次性截留出来年的财政支出。便不会有那种钱不够了,这个县抽一点那个县调一点情况,减少了损耗也减少了纷繁的账目。至于剩下的税赋皆由户部掌管……”

    “不可能!”老朱三人齐齐否决,“杭州倒也罢了离应天近,运来京师交给国库也并不麻烦,可像是岭南、云贵、甘陕、川蜀这些偏远路又难行的该怎么运,一点粮食怕是全部都抛洒到路上了!”

    之前说过,明初的财政是属于弱干强支,倒不是老朱不愿意把收到的赋税运到应天,实在是运不起。大明的税赋不是银子或者钞票,粮食占了税赋的绝大部分,除了银钱还能收到很多奇奇怪怪的东西,比如木材、竹筐、香料这些都是常见的,收到鸡鸭狗羊这样的活物也不足为奇。

    这些偏远地方运到应天税赋,只是很少的一部分一路之上还耗损了不少,要是真把财政预算之外的赋税运到应天,一路上的损耗绝对能让老朱心疼的抽抽。

    就算不惜代价运到了应天也是麻烦,若是地方遭灾受难官府没有救济能力,等应天不惜代价把赈济的粮食运过去,老百姓已经扯旗造反了。

    “皇上误会微臣的意思了,微臣并不是说把粮食运到应天来,而是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