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9章 大结局

    第879章 大结局 (第2/3页)

财打造的精锐和视为左膀右臂的表兄弟会在他死后投敌,所以老四你也不必太自信了!”

    朱棣脸上白一阵红一阵,然后大笑两声道:“哈哈……我错了,其实舅舅心里还是最向着大哥的,舅舅拥立的这位新君也仅仅因为他是大哥的儿子,不是嘛!

    可是我要告诉舅舅,大哥他根本不是高皇后的亲生的儿子,他跟你半点血缘关系也没有!”

    “这个我早知道,阿姐殡天之后我请文英喝酒,文英酒后失言说我是阿姐在这世上唯一的血缘至亲了。

    其实他弄错了,我和阿姐亦是没有半点的血缘关系,定是在澎湖时有人为我撒了谎。”

    朱棣嘴角扯了扯而后苦笑道:“原来舅舅也是假的?”

    “那又有什么关系,高皇后如亲姐一般待我,那我就是他的亲弟弟;太宗待我视如我至亲长辈,那我便是他的亲舅舅。老四,你也一样。我绝非因为血缘之故对你有半分的轻视。”

    马度把手放在朱棣紧握的拳头上,“老四,舅舅没求过你什么事,听我一回不好吗?”

    朱棣一把将马度的手掀开,“既然如此,那舅舅告诉我究竟是为什么,难道在你眼里我就真的不如朱允熥那个白痴吗?”

    “虽然新君没有装的那样白痴,但是你仍旧比他英明百倍,你也许是一个比他更优秀的皇帝。可是……我怕了,我不想做一个暴君的臣子,自胡惟庸案案发以来,其实我无一日不在提心吊胆……”

    朱棣喝断道:“难道在舅舅眼里我只是做暴君的材料!”

    “太宗诏我还京,为的便是削藩之事,他曾许诺给你子民百万、弹药千万、钱粮七千万让我劝你到海外建国,即便是称帝也无妨,只是我尚未离京北上太宗就驾崩了。

    即便你反叛作乱亲手杀死了先帝,新君仍旧答应我允许你以朱四的身份活着。老四你摸着良心告诉我,如果换做是你会这般的宽宏吗?”

    朱棣眼睛一眯,“不会!”

    “是的,你不会!”马度拍着桌子吼道:“铁铉不过是为国尽忠又有何罪,即便你恨他要杀他给他个痛快就是,何必要将他腰斩!”

    “不过是个小小的臣子,值得舅舅发这么大的火。哦,我忘了,他还是舅舅的学生。”

    “他不仅是我的学生,他还是个人!我最恨的便是你这种视人命如草芥的心态,这点上你和朱雄英没有半点的不同。

    太祖固然酷烈,可是他从来没有忘记自己是贫苦的出身,曾经颠沛流离乞讨为生,没忘了为天下黎民谋福。

    你和朱雄英这种天潢贵胄只想要皇权地位丰功伟业,何曾在乎升斗小民生死!”

    “哈哈……舅舅说没错,其实我和朱雄英是一类人,我甚至不及他的心胸开阔,可我满腔抱负不甘心在北平做一个小小的藩王,不甘心!”

    “不甘心!你又能如何,你往东边看看!”

    朱棣猛地扭头往东边江面望去,只见一支庞大的舰队乘风破浪而来,一眼根本望不到头也不知道有多少船舰。

    “若不是我故意,你根本过不了江。”

    马度话音刚落,空中又响起一阵低沉的轰鸣之声,朱棣抬头望去只见半空之中有十几只极大鸟儿从南岸飞来,速度极快眨眼的功夫江面之上。

    领头那只大鸟突然俯冲而下,眼看着就要坠入长江,又突然的升高继续的往北岸飞去。

    朱棣眼睛瞪得老大,结结巴巴的道:“这……是……飞机!是飞机!舅舅竟然把它弄出来了!”

    “不是我,是太宗!刚才那是老十,他在给你打招呼呢,不过现在他去轰炸你的大军了。你说那些迷信的士卒会不会干脆扔了兵器直接跪地投降呢。”

    马度之所以一直没有提兵北上,就是因为北边没有机场也没有可供装甲车行驶的道路,只好等朱棣送上门了。十几架飞机炸不死多少人,但是对军心的造成的影响绝对是致命的。

    马度从蒲团上起身,目光灼灼的望着朱棣,“老四时代变了,你那一套已经过时落伍了,放下兵刃和我一起享受这个时代不好吗?”

    朱棣的目光从惊愕迅速变得迷茫,可是当北岸传来一连串的爆炸之声,眼中又迅速的笼罩阴霾,生出一脸的凶戾之色。

    他突然把手伸进怀里掏出那把马度送给他的手枪,指着马度的胸口道:“舅舅你不要逼我!”

    “真是好外甥!竟然拿着我送你的防身的兵器指着我,这把手枪杀了一个蒙古王爷,杀了一个大明皇帝,现在再来杀我一个国公是不是掉价!”

    朱棣拧着眉道:“我没想杀舅舅,可是您却是我最后的筹码了!”

    “老四跟你说了别太自信,以为我就没有防备吗?”马度说着从袖子里面拿出一把匕首同样指着朱棣。

    “舅舅刀子是干不过枪的,您还是不要抵抗了免得伤了您自己!”

    马度无奈叹口气,“那怕是要叫你失望了,我手里的这把刀子其实叫匕首枪!”

    他说着便扣动了刀柄下面一个小小扳机,一道微弱的火光随之喷射而出……

    ~~~~~~~~~~~~~~~~~~~~~~~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一个青年站在一个小小的石灰坑,摇头晃脑的吟完了一首诗,旁边的一个少年立刻鼓掌,“先生真是才思敏捷,随口便作一首好诗,学生佩服。”

    “哈哈……你上当了,这首诗是我早年就作过的,那时候跟你差不多的年纪。”

    徐珵(徐有贞)讶然道:“先生如我这般年纪就做得如此好诗,更是叫人佩服。”

    于谦在他肩头轻拍了一巴掌,“小小年纪就会拍马屁,到了官场那还了得。对了,私下里也莫要再叫我先生了,其实我在书院也是个学生。

    只是被郑先生叫来给你们这些刚来的小学生补算学的,回头还是要到书院上课的。叫我一声廷益兄就好。”

    徐珵拱手回道:“那廷益兄叫我元玉便可,以后请廷益兄多多指教了。”

    “元玉小小年纪便写得一手好文章,愚兄也是佩服,以后多多切磋就是。莫要多言了,时辰不早赶紧的干活吧。”

    于谦说着就抄起一个长杆的勺子,从石灰坑舀出石膏放进木桶里面,徐珵一脸歉意的道:“真是对不住,连累廷益兄了。”

    “无妨,我在书院做错了事情也少不得受罚,你以后少惹事学业才是最要紧的!”

    徐珵苦着脸道:“谁知道那是个小王爷,他堵着门不让我进,这才出拳打了他夺门而入的,也不知道他以后会不会仗势难为我。”

    “那倒是不至于,我听郑老先生说那是占城王的孙子,他要是敢难为你就去山上的寺庙里找徐国公告状。”

    “原来是徐国公的重孙,廷益兄你说这徐国公的儿孙都在海外封王,他为何还只是个国公,这不合情理!”

    “平定燕逆之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