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作法

    第十三章 作法 (第2/3页)

  “这,这是我读书时偶然有感而发。”包拯一听心说:“坏了,装大发了。怎么把后人的诗弄出来了,这一时说不清楚,只有自己认领了,反正朱熹要在一百多年后才出生,没办法来要版权。”

    “将全诗吟出来听听。”李文业兴趣大增。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包拯装模作样的背出了全诗,为了将老婆骗到手他也是豁出去了。

    “好诗,好诗。”李文业越想越觉得这首诗有哲理而且还意境深远。

    这让包拯感到很不好意思。李文业没有感到包拯神情的变化,对包拯更加亲热了起来。二人的话题也更深入,很自然的提起了策论的问题。

    如今大宋开国已几十年,科举考试进行了多次,一些有识之士看到了光凭诗词和经义取士的局限性,提出了增加策论在科举中所占的比重,李文业是很支持这种作法的。

    策论就是议论当前的政治问题,向朝庭献言献策。这对包拯来说都不是难事,他后世所逛的论坛已将中国历朝历代的政治得失扒了个遍。随便提出几个观点在李文业听来都感觉视角独特。

    二人一番深谈,不知不觉间夜已经深了。

    包拯起身拱手道:“叔叔,为大小姐驱魔的时间到了,小侄先行告退。”

    李文业这才想起来请包拯是干什么来的。心中暗觉可惜,这么好的孩子怎么去学降妖除魔了。

    包拯这时可没时间管李文业怎么想,他要将这次降妖除魔的表演推向高潮。

    宋朝的道士怎么降妖除魔包拯不知道,幸好李员外家的人好像也不知道。不过除魔的戏包拯却见的多了。

    在包拯的指挥下丫环们忙碌了起来,她们在小姐的绣房中摆起了香案,香案上放好了香炉、蜡烛、黄纸等物品。

    包拯让所有的人都退出了房间,装模作样的走到香案前就着丫环们已点着的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