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六章 应对之策

    第五百零六章 应对之策 (第2/3页)

鹘人选择的余地,如果愿意加入汉疆户口宣誓效忠大宋,并且和汉人一起通过保甲制度组织起来,那么他们还可以拥有自己的羊群,但绝对不允许形成他们自己的部落。如果接受不了包拯也允许回鹘人永久的离开。荒地的开垦是很困难的,因此先期许多宋人也放牧起了牛羊。包拯手下的工厂收购羊毛的价格让回鹘人舍不得离开,许多回鹘人解散了部落加入到了宋人之中。

    没用多长时间汉疆地区的纺织生产顺利的开展了起来。织成的大批纺织品包拯如约卖给了替太子做生意人的李迪,大宋境内的百姓对各种羊毛制品趋之若鹜,根本用不着李迪进行什么宣传所有的商品就销售一空。皇帝大发财百姓的生活也得到了改善,大宋全国一片祥和。

    而此时与大宋相邻的党项人却感到有点儿发蒙,党项人的首领现在是李德明,在天禧三年,李德明选定怀远镇为都城,改名兴州。他对外附辽和宋,专力向西发展,对内则完全是帝王气派。而此时李德明的儿子李元昊已经十七岁了,李元昊后来能够从大宋分裂出去建立西夏也不是突然发生的事情,实际上现在李德明父子无时不在谋划增强党项人的实力。

    本来党项人的算盘打的很好,北边的契丹人惹不起,就不要去惹,宋人喜欢听好话,就名义上依附于宋,然后从中捞取好处。党项人稳住宋人之后准备全力攻打日益衰落的土蕃人和回鹘人,扩大自己占领的地盘,增强实力然后再宣布建国。这一步步本来走的很好,李德明在兴州建都后整顿兵马正准备对土蕃人和回鹘人下手,忽然之间他发现自己的敌人没了。出了个包拯将土蕃和回鹘全都降服了。大宋的势力一路向西,并且对党项人形成了半包围之势。

    面对局面的突变李德明只好将儿子李元昊找来商议。李元昊虽然只有十七岁却已经显示出了卓越的才华,不论是马上征战还是运筹帷幄都不差成年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