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二章 找补

    第六百九十二章 找补 (第2/3页)

道:“我是这样想的,你看这次大洪峰,红水河和长江干流的区别就体现出来了,为什么呢?就是因为长江干流滨江路脚下的百年江防大堤修建起来了,长江百年一遇级的洪峰,都到不了滨江路上来。”

    薛书记一点就透:“你的意思是,红水河码头出去沿河地带,夹川县城全境,效仿滨江路,再修一条滨河路?”

    李君阁说道:“对呀,到时候承建滨河路的建筑商,县里授权开发承建街道后方的房地产,土地价格给予一定的优惠,那就同样可以不用县里花一分钱,将红水河防汛水平提升到百年一遇!”

    薛书记说道:“这跟你有啥关系?”

    李君阁说道:“要关系总能扯得上的,你看一个滨江路光彩工程,一个美食新城项目,对于背靠少基地产的我那个老公司来说,怕是小打小闹都算不上吧?”

    “他们需要将夹川作为进军蜀州的前哨,光彩工程和美食新城,只是试水而已。双方磨合过后,再不拿出几个好项目来让蜀都的大佬们看到诚意,怕也就难以寸进了。”

    “这个项目涉及人民生命财产保全和民生基建改善,影响力远超普通地产开发,对少基地产来说,那是瞌睡送枕头,这是其一。”

    “而您这边呢,要解决红水河每年的汛情问题,想要在每年这段时间睡个安稳觉,也有这个需要。”

    “不如趁少基地产在夹川的时候,将他们好好利用起来。等到他们走了,夹川这种县城小地方,要招揽到这么好资质的建筑公司,怕是没什么机会了。这是其二。”

    “有滨江路这个例子摆在前头,现在又经过了长江干流洪峰的考验,这就是成功经验和成熟模式了,再在红水河刷个副本,有黑锅滨江路前任先背,有政绩您也要分一份,这就是萧规曹随的好处,没有政治风险!此为其三。”

    “当然我们肯定要加上自己的东西,老瓶装新酒,这新酒要比老酒更香更淳!夹川现在要大搞旅游开发,仅仅靠一个盘鳌乡怎么够,游客从夹川码头下船,是不是首先应该有一个好映象?”

    “红水河沿岸风光原本就不错,我们还可以在那里建设一个河滨公园,滨河路下涨水的时候看水,退水的时候就是天然的沿河湿地,把生态抓好,然后依托公园周边建立高档住宅小区,就可以整体提升夹川的城市形象。”

    “让临河小筑,成为夹川一张独有的名片吸引眼球,这就叫吸收以往先进经验,紧密结合当前实际,旧调唱新歌,给它唱出花儿来,这是其四。”

    “依靠少基地产成熟的管理模式,国际化的规划布局,香港著名设计师的主持设计,相对低廉的售价,优美的周遭环境……这样的项目,估计渝州蛮州都会有不少业主垂涎。”

    “这相当于扩张了三分之一个夹川,今后几年的GDP,薛书记你也不用发愁了。这是其五。”

    “再开开脑洞,想想后续如何发展。比如将夹川县城居民往新区引,老区用来吸引周边乡镇农民进城就业,填补旅游产业起来后所需的大量第三产业人口。”

    “进城农民多了,农村土地集中流转,农改居这些国家政策推行的难度就会减小,这些我不熟悉,您才是行家。”

    “总之就是有了画板,才好画画,总比想画画连画板都没有强!此为其六。”

    “少基地产是香港万年老二,根基雄厚,今天能帮助他的继承人一把,后续对书记您个人来说,也只有好处没有坏处,这是其七。”

    “而我呢,也可以和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