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入学(二)

    第二章 入学(二) (第2/3页)

    自道宫建立初期,便在原楚国郢都试行建立了“道学高等研究学院”,据说第一批学生就是当年各个长老的关门弟子,道宫现在的中高层道官,清平道长是主讲道师。

    道门学院由此而始,清平道长力主创立,用以打破旧时代那种功夫学问宁死不外传的恶劣习俗。后来天下一统,改洛城为京都,“道学高等研究学院”也就搬了过来。

    之后数年,陆陆续续地开始创办了“道学中级研究学院”,“道学初级研究学院”,“道学幼院”。

    从京都一地,到周边各州郡县乡,从中级学院到幼院,从道宫内部培养到招收平民百姓,这中间经历了不知道多少坎坷。也就是清平道长等诸多大长老大宗师们严格把控,强行推行,这才能看到现在的盛景。

    “现在,打开你们手里的书,必须,一定,要给我死死地记住道宫十戒,无条件地背会它!并对后面的补充条例有详细的了解和一定程度的掌握。”

    纵然是有心理准备,讲台下仍是哀声一片。

    “另外,绝对不允许,绝对禁止在书上乱写乱画,否则……”向道眯着眼扫了下东歪西扭的新生们,手掌握住戒尺,拇指一压,咔嚓一声断成两截。

    底下一阵惊呼。

    “这就是功夫么,先生好厉害”

    “这算什么,我听说初级学院的先生能将铁棍掰断……”

    好吧,向道白表演了,底下的没有一个省事的,哪会被吓到。

    二十分钟后,杨平安一脸无辜地站在了讲堂后面,面壁思过。原因是他用炭笔捅了前桌陈明哲的后背,然后陈小胖子举报了。

    对于子弟班的学生们,《道宫弟子须知》这堂课一点没有必要上,基本上每一个人都会背。

    经过数次修订,在几年前才定稿的《道宫弟子须知》充分考虑到各个层次的接受能力,内容简单易懂,十分好记。一改旧时代典籍多晦涩密文的风气。

    至少杨平安是已经背的滚瓜烂熟了,这要得益于杨成名的“贴心教育”,望子成龙,为了让杨平安能进个好的班级可谓是费尽心血。

    至于杨平安领不领情就是另一说了。

    “杨平安”

    “杨平安……”

    向道站在杨平安身后,伸手就是一个暴栗,讲堂里一片寂静。

    “看来刚才的三下戒尺不太疼啊,还敢走神!”

    “停停停,先别打,我没走神,我在,我在思考问题呢!对,思考问题!”

    “呦,说说看,说的好了就免去惩罚,”向道面无表情地应声。

    “我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