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向道 (二)

    第六章 向道 (二) (第2/3页)

    招工处的门一开,就被人挤满了,热闹喧哗。

    杨克挤到学徒工登记处登记了信息,就在门口等。早两年父母还在的时候他还上过幼院,所以能识字。

    可以说,道门学院的建立,让京都陪都近十五年出生的孩子,基本脱离了大字不识一个的睁眼瞎层次。

    道宫不缺少敢打敢杀靠肌肉思考的道兵,也不需要愚昧无知的治下百姓。道宫的建立初衷就是“广传我法,教化众生。”

    如何教化?清平道长说,启民智。

    道宫治理天下多年,各项制度可以说比较完善,政治环境也比较宽容缓和。

    得益于清平道长天纵奇才,统一战争结束之前,道宫就已经有了相对完善的国家运行制度,之后也顺利转型,从战争转向民生建设。

    诸如劝课农桑,鼓励开荒,发展商业,提倡杂学技术,乃至于出动道兵清剿山匪强盗,驱除虎豹狼群都是自然的事。

    但要说繁华,也只是京都陪都,再加上当年的楚国郢都而已。

    三十年,对于一个古代社会,想发展起来,时间依然远远不足。

    招工处人群来来去去,像杨克这样的却是一个没有。

    本身是孤儿,却没进慈幼院,就这么颠颠地跑来给自己找工作,也是不寻常。他还有一院房子在西街。

    放在几十年前,一个小孩,孤苦伶仃的,想守住一院房产,那是做梦,能活下来就该谢天谢地,祖宗有灵保佑他,没有被宗亲族老赶尽杀绝。

    杨克坐在招工处门口对面不远处等着,反正他今天没什么事,闲着也是闲着。肚子有些空,杨克舔舔嘴唇,少活动还能少些消耗。

    恰听到有人喊他的名字,抬头一看,登记处的办事人员正陪着一位老人往门口来。这时看到他就招招手。

    杨克精神一振跳起来,搓搓脸,拍拍身上的土,拉拉衣服,就跑着迎过去。

    “孙老,这就是杨克。我就说刚才看到他没走远,果然在这。”

    杨克跑到不远处停下来,略走几步,到了跟前鞠躬问好,双手放在两侧,微低着头,老老实实候着。

    孙姓老者打量了一下,温声道:“小哥儿,抬起头来,与我看看。”

    嗯,衣衫破旧但是整洁,手有些粗糙但也干净,眼神清澈诚恳,眉目宽阔,不错不错。想着刚才了解的信息,或许,可以试试。

    杨克也借机打量一下眼前老人,头发花白,用木簪簪了个发髻,还是早些年的样式。面色清癯,眼神温和而不浑浊,脸上有点点的暗色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