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8章 柱石
第618章 柱石 (第1/3页)
翰林院位于内廷,距离勤政殿不足一里地,乃是是距离皇帝最近的机构。
既然要使用翰林院来牵制内阁,那么对入选的翰林学士的素质就有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李默要求翰林学士一般要进士出身,进士及第后会在秘书省的编修院进修一段时间,然后出任御史,经过若干时间的历练后出任地方官员,经过一考,视情况决定是继续留任地方还是调任中央官署。
这三到五年时间被视为是仕途起步培养期,也最能看出一个人的仕途轨迹。
翰林学士都是从考核优秀的年轻官员中选任,他们在翰林院除了继续学习治理之道,还充当皇帝的顾问
他们年轻,有朝气,有学识,志向远大,有一定的从政经验。
他们的出身已经很好,加上这样的一份经历,将来的仕途自然是一片光明。
所以每个人都很看重入殿为皇帝效劳的机会,他们为皇帝阅读奏折,评点墨拟,针对帝国发生的大大小小的事情发表自己的意见,这当然是他们学习治国理政的一个捷径,意义非凡。
所以他们无不使出浑身解数,他的手段虽然不算十分老道,但他们并不妄自菲薄,他们学识不低,目光敏锐,经常能让内阁的老江湖们汗流如浆。
毕竟能入选勤政殿给皇帝做咨询的翰林学士都是翰林院的精英,俱为一时人杰。
翰林院已经成为帝国精英官员的训练营,是皇帝培养自己亲信的基地。
帝国太大,官员太多,皇帝不可能熟悉每一个官员,但一些核心要害的位置他又不得不使用自己能放心的官员,从源头上进行培养当然十分有必要。
新朝继承并完善了前朝的科举制度,并决心将之发扬光大。
科举是选拔官员的重要途径,举人、进士、秀才都自诩是天子门生,但真正的天子门生却在这,翰林院,朝夕相处的情分又岂是朝堂一眼之缘能敌得过的?
从繁琐的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之后,李默就有精力去思考整个王朝的长治久安。
一国的根基是人,大晋依靠什么人,吃瓜群众当然是少不了的,没有他们辛辛苦苦的劳作,又哪来的大晋的繁荣昌盛和大伙们纸醉金迷的奢侈生活。
若说千千万万的吃瓜群众是帝国的根基,那么建筑于根基之上,撑起帝国苍穹的柱石就是“大伙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