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八个司

    第19章 八个司 (第2/3页)

    “属下倒是知道唧筒。”周弼站起身来道,“唧筒跟军中的猛火油柜、喷火枪差不多,可以称作'喷水枪',跟水袋一样,制作唧筒需要用到竹子。不过属下也就知道这些,并不知道该怎么做。”

    周弼会不会做,李康并不在乎,他在脑中想象了一遍,基本也就弄明白了原理。

    【不就是个大号注射器吗!】

    “行了,知道怎么灭火就好办了,房子建成后,每户人家必须在家中常备水囊或者水袋,动物膀胱以及兽皮由营地提供,各人领回去后自己动手缝制,别偷懒,要是被我发现有人没做的话,别怪我不讲情面。唧筒我会亲自带人去做。”

    离营地不远就有竹林,选几根合适的竹子不成问题。

    “但是,所谓'防为上,救次之,戒为下'。就算大火成功扑灭,该损失的都损失了,所以,这就要求大家平时生火要多加注意,取暖也好,煮饭也好,照明也好,都要留个心眼。”

    李康有些理解当年教导主任为什么那么啰嗦了,实在是不操心不行啊,到时候不管出了是么事,哭的人当中都会有李康一个。

    “我等瑾遵主公教诲。”众人齐声拜道。

    “接着咱们进入下一个议题。”李康让众人落座,拍拍手道:“我打算修几条路,建一座桥。”

    “第一条是从小楼直通营地大门,不是现在的大门,营地会进行一次外扩,这条路连接的是新的大门。这条路很短,我打算修的宽一些,能并排行驶六辆马车——不是现在修,先将范围确定好,房子就建在路两边,等房子建好后,再修路。”

    这条路是李康为以后做准备的,等缓过开始阶段后,居民区是会找地方另建的,这样路两边的木屋就完成使命,可以拆除了。再将路加宽,然后到底是做广场,还是做为宫殿的一部分,李康可选择的空间就大了。

    谁让他不打算放弃系统赠送的小楼呢,未来的城市中心必然会围绕小楼建设。

    “第二条路是从营地通向铁矿区,全程直线距离十六里,这条路是为了未来运输方便,不得不修的。但这条路暂时没必要修太宽,我们的运输量短期内肯定大不了,所以路够用就行。”

    “第三条路是营地通向海边的,未来人口增加,盐的需求量必然增大,而且,盐也是很好的交易品,畅销货,说不定我们就要学学管夷吾,以海盐之利,富国强兵。所以盐场的开辟势在必行。这条路跟第二条一样,也是为了运输。”

    “第四条路是营地通往'金矿区'的,嗯,这条路可修可不修,看情况吧,先待定。”

    “桥,想必大家都知道修在哪儿了。”李康笑了笑,指了指窗外流经的小河,笑着道,“小河虽然不宽,也就一丈多点,但我们也不能蹦过去啊(他自己倒是能蹦过去)。张先生每次到西边采药,来回都要靠竹筏摆渡,太不方便。”

    “老朽乘个竹筏,也就是浪费些时间而已,谈不上方便不方便的,为了老朽而劳师动众,老朽难以心安。”张仲景急忙摆手道,他知道李康修桥不可能真的只为他一个人,但必要的姿态还是要做的。他这种不在乎“利”的人,往往更在乎“名”。

    “张先生误会了,修桥也不全是为了方便张先生出行,这是方便营地所有人。再说,营地迟早会向西边扩充,修桥是必然的。”李康笑着解释道。

    既然李康解释清楚了,张仲景就不吭声了。

    “道路修建之前,先派一些有修路经验的人去勘定路线,这个很重要,可以从现在就着手。”

    “至于道路的材料先不着急选定,等房子建好以后再说。”

    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李康想要试着制作水泥,这东西可是矢志种田的穿越者们必备的神器。

    只是他现在没有原料。

    不仅是烧制水泥的原料,还有许多技术不高的小工艺品原料都没有。

    好吧,其实除了石头、木材和泥巴,再加上一座铁矿,他真没有拿得出手的资源。

    铜矿、锡矿、银矿…石膏矿、天然碱矿、硫磺矿…样样都缺。

    【等天气转暖后,第一件事就是派人出去探矿!】李康暗自下了决心。

    ……

    修路的事就这样放到了一边,修桥的事也没什么好商量的,现阶段,以营地的能力,只能修木桥。

    “修桥铺路怎么说也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还能改善我们的生活,为营地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