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章 塔波萨库斯大会战(二)

    第二百六十章 塔波萨库斯大会战(二) (第2/3页)

是一字排开的印度战象和镰刀战车,战象位于中央、战车在两侧,再其后是3000名波斯披甲骑兵,在骑兵的后面两万名希腊重步兵和一万名不死军呈一字展开。阿尔塔薛西斯位于后方,在他身后是来自美索不达米亚、波斯湾沿岸的种族部队。

    右翼最前列有波斯弓箭手和来自亚美尼亚、帕提亚、米底的弓箭手混编部队,其后是米底和巴比伦的100辆战车,战车之后是杜客亚、亚美利亚、波斯的步兵,再其后是里海周边部族组成的队伍,如叙尔卡利亚人、塔普利亚人等等。在右翼的最右端有来自亚美利亚、帕提亚、米底的一万多名骑兵。

    左翼最前列有波斯、阿拉伯、巴克特里亚、阿拉霍西亚的弓箭手混合部队,其后是波斯、卡里亚、苏萨以东的东乌克西安人、西塔凯尼斯人组成的步兵,再其后是以阿拉霍西亚、巴克特里亚为首的远东种族部队。在左翼的最左端是以波斯、斯基泰、巴克特里亚为首组成的一万多骑兵,阿拉伯的500名骆驼骑兵位于最前。

    从波斯人的列阵情况就可以看出,波斯阵型有着厚实的纵深,其中路力量最强。

    波斯人之所以做这样的布置,是考虑到戴奥尼亚军队重步兵多、近战能力强,因此加大纵深,以增强近战中的相持能力。不管是出于安全考虑,还是为了消除阿尔塔薛西斯的恐惧(阿尔塔薛西斯在与小居鲁士一战中,遭受到小居鲁士的标枪伤害,有心理阴影),中路的力量必须加强。

    因此拉拉巴苏斯趁机提出建议:在中路囤积重兵,利用战象、战车撕开对面敌人的防线,再用披甲骑兵冲击,将敌人重步兵彻底搅乱,希腊重步兵和不死军再跟上冲锋,彻底冲垮敌军,从而赢得会战胜利……

    阿尔塔薛西斯最后采纳了他的建议。

    而戴奥尼亚军队所采取的阵型是:

    中路由第一军团、第四军团、第七军团、第十二军团第十五军团呈棋盘格阵型展开,合并时厚度为10个纵列,在其后方中央有5个轻步兵大队,整个中路的指挥官为马托尼斯。

    左翼由第二军团、第五军团、第八军团、第十四军团、第十六军团呈棋盘格阵型展开,同样合并时为厚度10列,后方再无其他部队;

    左翼最左端由第一骑兵军团、第三骑兵军团、高卢骑兵军团和2000名努米比亚轻骑兵组成,其后部是九个轻甲兵大队。再后方有6个轻步兵大队和2000名巴里阿利投石兵。

    右翼由第三军团、第六军团、第十一军团、第十三军团、第十七军团以棋盘格阵型展开,合并厚度为10列,后方也无其他部队。

    右翼最右端前列由第二骑兵军团、第四骑兵军团、伊比利亚骑兵军团和2000名努米比亚轻骑兵组成,后部同样是九个轻甲兵大队。再后方是6个轻步兵大队和2000名巴里阿利投石兵。

    戴弗斯国王所在的指挥中心居于中路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