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实验

    第十七章 实验 (第3/3页)

毕懋康不愧是明朝发明燧发枪的第一人,对火绳枪熟悉无比,填药装弹一气呵成。待他准备完毕,旁边的孙元化拿着火种直接点燃了火绳。

    不一会儿,砰的一声,一阵烟雾升起,五十米外靠在栏杆上的厚木板上出现一个略带黑色的小坑。

    射击完毕,毕懋康取出工具开始清理枪管,王徵和宋应星则跑到厚木板跟前测量弹坑的深度。

    朱慈炅在一旁暗自数秒,唉,这射速,果然是一分钟才能发一枪。枪管的清理和冷却最少需要三分钟,不然就有炸膛的危险!

    这种明军装备的制式鸟铳,射程一百五十米,有效杀伤距离五十米,五分钟发两发子弹,这效果,真的不如直接用弓箭来的痛快。

    当然,朱慈炅并不气馁,他想做是最新型的燧发枪,跟着鸟铳完全不是一个概念。虽然现在还处于研发测试和人才培养阶段,离真正的批量生产还很远,但他相信,只要做出来,绝对能拯救大明。

    这边朱慈炅在心里默默的规划着大明军工之路,那边王徵和宋应星已经将弹坑的深度测量出来了。既然是实验,那肯定要记录实验数据,朱慈炅将现代的实验方法完全灌输给了这些亲信,所以那边数据刚报出来,这边便开始记录了,礼部右侍郎、东阁大学士徐光启就是记录员。

    他坐在朱慈炅旁边的一个小条桌前,在朱慈炅的指导下开始记录实验数据。抬头是第一次火药实验,下面画了一个简单的表格,三列十一行,第一列写着第一次到第十次,第二列和第三列的第一行分别写着,旧火药测试结果和新火药测试结果,下面十行则是实验数据。

    待徐光启记录完毕,毕懋康又开始填药装弹,这次用的是新火药。

    不一会儿毕懋康装填完毕,孙元化点燃了火绳。

    砰的一声,这次响声明显比刚才的大,后座力也明显大了很多,毕懋康差点没抓住鸟铳!

    啪的一声,子弹竟然直接嵌进厚木板里,这威力,至少大了五成以上!

    一众亲信都惊的目瞪口呆,没想到新火药的威力竟然大了这么多,他们像看神祗一样看着朱慈炅,这一切真的太神奇了!

    其实已经不用实验了,这新火药肯定比旧火药好多了。

    但是,朱慈炅要求他们继续测试完,科学实验一定要严谨,定好的实验计划一定要一丝不苟的去完成,这样得出来的实验数据才是真实的、全面的。并不是朱慈炅无聊,想消遣他们一下,这是一个理念的问题,只有严谨到近乎死板的人才能做出最好的产品,后世这种例子很多,比如说德意志......(可能触犯河蟹大神,这里就不说了。)

    十次实验结束,最后得出结论,新火药的确比旧火药好,用鸟铳做测试,五十米内的穿透力提高了一倍多。至于射程,还有待进一步的测试,这些就不是朱慈炅要操心的了,他已经给出了一个完美的示范,接下来的实验就要徐光启他们自己去琢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