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第四章 武器质量

    第四卷 第四章 武器质量 (第3/3页)

慢改进零件的图纸,尽量把所有零件的加工都往现有的设备上靠,能不手工加工就不要手工加工,费时费力不说,质量还得不到保证。

    再比如生产阶段,如果机床很多,就要注意零件的细分,尽量让每个开机床的工人都只加工某一个零件,而不要想着让每个工人都会做燧发枪的所有零件。这是个熟能生巧的问题,一把燧发枪几十个零件,一个零件做个把月可能就熟练了,要熟练每一个零件没个几年是不可能的。

    还有工装,这里所说的工装不是工人的制服,而是加工零件的辅助装备,比如一个零件有三个关键尺寸,如果每加工一个下就拿尺子去仔细量一下,这样质量是保证了,效率就低下了。看尺寸是要费时间的,看一次十秒,看十次就是一百秒,一天做一百这样的零件就要浪费三万秒,那就是八个多小时!好吧,一天最多也就工作十到十二个小时,这样算起来,什么都不用干了,光看尺寸得了。

    如果做三个工装出来,正好就是卡这三个尺寸的,加工一下,卡一下,不用仔细看,卡进去正好尺寸就对了,卡不进去或者卡进去松松垮垮的尺寸就不对,这样量一次尺寸最多三秒,一天下来就能节省将近六个小时的时间!

    所以这工装必须有,而且越多越好,不要怕费事,跟节省的时间比起来,做工装那点时间根本就不算什么。

    朱慈炅将这些既能提高产量又能提高质量的方法都一一列了出来,准备抽个时间把毕懋康和宋应星他们好好培训一下。

    看到这些熟悉的方法,他不由想起了自己的本职工作,那就是:编制工艺流程单。也就是一个零件由谁设计,由哪个车间负责生产,用什么材料,用什么机床,尺寸要求,外观要求等等。

    这个单子一出,工作分配就更简单了,朱慈炅一时技痒,挑了个比较熟悉的零件,就在宣纸上画了个简单的表格,将内容一一填进去,全世界第一张工艺流程单就这样诞生了。

    朱慈炅颇为骄傲的弹了弹手上的单子,这东西他可学了几年,做出来自然是规范无比,不知道宋应星他们能不能按这个格式把所有零件的工艺流程单都编出来。至于这个表格,明朝虽然没有电脑和打印机,但有活字印刷啊,只要把单子编好,拿去一排版,印出来的单子跟电脑打的几乎没什么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