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第十章 泽州告急

    第四卷 第十章 泽州告急 (第3/3页)

阳城,但平阳府南部与泽州交界的地方同样是莽莽群山,王嘉胤带着十多万人翻山越岭,硬是走了五六天才赶到阳城。

    泽州有多少朝廷兵马他事先是派人查探过的,他想着阳城撑死也就一千来人把守,看到他十多万人马估计早就吓跑了,却不曾想阳城此时却是城门紧闭,戒备森严,一看这架势就知道他们准备负隅顽抗。

    王嘉胤也是当过兵的人,自然不会在自己后路上留个钉子,这阳城是必须拿下来的,不然一旦作战失利,后路就没了。于是,他一声令下,十多万大军直接将个小小的阳城围的水泄不通。

    冷兵器作战时期,攻城向来都是一件令人十分头痛的事情,那时候没有飞机大炮,也没有坦克装甲车,几米高的城墙不能直接轰塌了事,只能建造云梯井阑硬爬上去,或者造个攻城车将城门撞开,但这些都需要用人命去填。

    所以《孙子兵法》有云: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这就是告诫领兵将领,攻城是下下策,但有一点办法就不要去攻城。

    王嘉胤也学过《孙子兵法》,所以一开始他并没有打算硬攻,所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他决定先劝降试试,实在不行了再攻城也不晚。

    这泽州知府自然也学过《孙子兵法》,所以他用上了缓兵之计。想劝降,好啊,来吧,我们先好好谈谈。

    于是双方开始了漫长的谈判过程,这个谈判当然不是面对面的谈,而是用弓箭传递书信,也就是王嘉胤写好劝降书,让人射进城内,泽州知府如果愿意谈就在一天之内回信,如果一天之内不回信,那就只有打了。

    既然是缓兵之计泽州知府自然会回信,王嘉胤在劝降书中许的好处他也肯定不会满足,他会提出高到只差一点就离谱的条件,让王嘉胤跟他来讨价还价。

    王嘉胤果然上当了,开始跟他讨价还价,你来我往的谈了五六天,双方的意见慢慢的开始统一了。

    王嘉胤是越来越开心了,攻城可没这么简单,光准备攻城器械就得五六天,现在不费一兵一卒就能把阳城拿下了,果然是攻心为上啊!

    泽州知府却是越来越焦急了,这总督大人怎么还没来啊,我这实在拖不住了,再不投降人家可真要打了。

    总督卢象升到底在干什么呢?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