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 第十五章 粮草之重

    第六卷 第十五章 粮草之重 (第3/3页)

宗摇头道:“三十万大军倒是不必了,辽东军善守,只要每个城池有三四万人马,建奴纵然是集结十万大军也无法攻破,微臣是想辽东军十万人马主守,其余五十万大军主攻,这样攻守兼备,建奴必败无疑。”

    朱慈炅闻言一想,可不是吗,祖大寿率三万明军守一座没有修葺完成的城池,皇太极率十万大军都无可奈何,最后只能围到他们断粮,再去劝降,辽东军的确是守城的行家。

    想到这里,朱慈炅不由点头赞同道:“太傅高见,就这么办吧,正好这次朕还带来了六万把燧发枪和十万颗手雷,全部配给辽东军吧,这样就更万无一失了。”

    孙承宗见朱慈炅已经同意了他的建议,这才从一旁的书架上取出辽东地图,摊在桌子上,与朱慈炅商议起具体的兵力部署来。最后决定:

    辽东军主将,提督同知满桂率四万人马守三台子堡,保护粮草,同时保护粮道安全;

    辽东军副将,总兵何可纲率三万人马守大凌河堡,保护粮草,同时接应后续运粮队伍;

    辽东军副将,总兵祖大寿率三万人马守三岔河堡,保护粮草,同时负责前线军队粮草调度。

    这也算是朱慈炅气运当头,一般数十万人的大战粮草是不可能囤积在城池里面的,因为上了十万大军的粮草那就不是堆积如山那么简单了,能堆出几十座甚至上百座小山,一般的城池里都住满了平民,粮食往哪里堆,堆平民家里吗?不现实,那不知道要把多少平民的住宅给埋掉;堆街道上吗?更不现实,街道上全是粮草,人都没法走路了,绝对会乱成一锅粥。所以,一般的数十万人的大战都要专门修建屯粮场所,仓促之间也不可能修建成城池,最多在四周围一圈木栏栅,这就给了敌人可乘之机。

    朱慈炅的气运好就好在这里,大凌河堡、三台子堡、三岔河堡都是新建的城池,还没来得及往里面迁徙平民,所以三个城池基本上都是空的,正好做屯粮之所,城池比仓促之间修建起来的临时屯粮之所自然要安全的多,再加上大明最擅守的辽东军,皇太极那偷袭粮草的算盘怕是打不响了。

    孙承宗和朱慈炅商议了近半个时辰才放心的告退了,这个时候憋了半天的郑成功终于解放了,他边打哈欠边不解的问道:“皇上,我们不是去打仗吗,怎么说了半天尽说些粮草的问题,这跟打仗有什么关系?”

    朱慈炅闻言一愣,这小子就光想着打打杀杀,打仗那有这么简单,该怎么跟他解释呢?

    他想了想,终于想到一个实例,这才开口教导道:“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人不吃饭,马不吃草,哪有力气和敌人去战斗啊?《三国志》你看过没,官渡之战,曹操兵力如何,袁绍兵力又如何,曹操是怎么打败袁绍的?”

    郑成功闻言,立马兴奋的卖弄道:“看过啊,看过啊,曹操只有三万兵力,袁绍至少有十二万,最后曹操夜袭乌巢,烧了袁绍大军的粮草,兵无粮自乱,袁绍大败而逃。”

    郑成功越说声音越小,一瞬间他就明白了,这粮草真是重中之重啊,重到足以决定一场战争的胜负,怎么慎重都不为过。

    正好这时秦明月和柳如是来服侍他们去吃饭了,朱慈炅大笑道:“哈哈哈哈,走,吃饭去,饿着肚子可没法去打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