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卷 第七章 筹建特区

    第八卷 第七章 筹建特区 (第2/3页)

都对他的才能这么认可,朱慈炅还有什么好犹豫的。

    好巧不巧这次殿试的时务策正好是论农政,当然,这也不是朱慈炅有意作弊,为陈子龙大开方便之门,他出题的时候还不知道陈子龙这号人物呢。

    他之所以将时务策定为论农政主要是为了开发辽东,现在辽东积雪正在融化,北直隶、山东等省因为西北大旱而多余承载的平民百姓即将迁往辽东,把他们迁过去就是为了使辽东变成大明的北粮仓,以解决大明常年南粮北调所造成的巨大浪费。

    要知道从南方把粮食运过来光运费就是一千多万两,大明一年的税赋才多少,有一小半都损耗在这上面了!

    他也曾想过修铁路,一次投入可能不止一千万两,但建成以后运输的成本却能降到忽略不计的程度,可他一打开地图,才大致扫了一眼就放弃了,这年头,要修黄河大桥甚至是长江大桥那简直就是不可能的!

    辽东就不一样了,从京城到辽东本来就近,中间也没有什么大河,辽河可能是修不过去了,但修到辽河等于就已经到粮食产区了,过不过的去又有什么关系呢。

    运输成本这方面好解决,只要把铁路修到三岔河堡,这运费基本上就可以忽略不计了。但是光解决了运输成本也没用,这个粮食产量才是关键,如果粮食产量上不来,那什么都是假的。

    所以,这个农业问题自然是重中之重,朱慈炅原本就想好了,要将辽河平原从辽东划出来,成立一个直属朝廷的大州府,名字他都想好了,就叫奉天府,辽东所有的军屯都将迁移到广宁锦一线和关宁铁岭辽海一线等与漠南蒙古交界的地方,中间的辽河平原则合成一个大的农业特区,专攻农业,把粮食产量提上去。

    要专攻农业自然要有专业人员去管理,原来大明的地方官员基本上是不用指望了,他们要有办法早就把农业搞上去了,朱慈炅出个论农政的题目就是想把这科进士中对农政比较熟悉的全挑出来,然后让徐光启好好培训一下,再将他们放到奉天府去当地方官,二甲三甲的当知县,一甲的最少都是通判、同知,其中最厉害的直接就提为知府!

    所以说陈子龙运气好,这个知府简直就是给他量身定制,的他甚至连去徐光启那里培训都免了,他要不熟悉农政,徐光启会让他来编修《农政全书》吗?

    陈子龙这会儿还迷迷糊糊呢,压根就不知道自己已经是新科状元了,而且很快就要当知府了,甚至只要他不犯错误,十年左右他就将被提为内阁首辅!

    殿试的题目竟然是论农政,简直就是掉他碗里了,要论农政大明除了他的老师首辅徐光启大人,他还真没见过比他懂的,所以,他很轻松的完成了策对。当然,他并不认为自己就是第一名状元公了,殿试可不光是看策对内容的,像文采、书法、对仗格式等等等等都必须出类拔萃,综合而论,他认为自己二甲是铁定进了,一甲也有希望,至于状元,他只能寄希望于奇迹诞生了。

    没想到这个奇迹它真的就诞生了,当报喜的差役敲锣打鼓来找他的时候,他错点跟范进一样,直接喜疯了。迷迷糊糊的带着大红花在京城大街小巷里游了几天之后,圣旨到,他被任命为翰林院修撰,同时提拔为侍讲学士,这都正常,状元郎一开始都是这职位。

    侍讲学士的主要工作就是在皇上读书的时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