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8章 奉送回去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

    第418章 奉送回去 (第1/3页)

    那时候可没有节能灯,即使白炽灯也很落后,50功率的白炽灯照明效果也只是一般,不到一度的电,仅仅只能支持白炽灯不到20个小时,按照一家3口2.的用电量计算,一个家庭一个月照明时间仅仅只有不到60小时,平均一天不到两个小时。

    这就是当时的现状,发电量平均到每家每户身上可以支持照明时间一个小时多一点,这还只是平均计算,事实上当时的用电主要供应工业生产,全国年发电量其实还不够一家大型钢铁厂消耗。

    也就是说那时候百姓很少能用上电的,但是计算机其实已经在在设计了,在那种情况下设计计算机,可想而知华夏付出多少代价。

    即使在如此情况下,华夏仍然展开了计算机研究,并且次年第一台模拟式电子计算机研究成功。一年后,104计算机问世,104计算机有22个机柜,主机、电机组机房各占地200平方米。

    全机共用4200个电子管,4000个晶体二极管。字长39位,容量4K,每秒运算1万次,内存2048个全字长磁芯体,2台2096全字长卧式磁鼓。1958年10月完成部件生产,1959年4月完成调试。

    这只是一个开始,随后107、109型,直到5年后,全晶体管计算机研制成功,次年第一台百万次集成电路计算机操作系统编制完成,并成立百万次集成电路数字电子计算机研究项目,并在1年后取得成功。

    1970年,第一台具有多道程序分时操作系统和标准汇编语言的计算机全晶体管计算机研制成功。

    1972年,每秒运算11万次的大型集成电路通用数字电子计算机研制成功。

    1973年,第一台百万次集成电路电子计算机研制成功。

    1974年,13个机型先后研制成功。

    1976年,183、184、185、186、1804机研制成功。

    1977年,第一台微型计算机DJS-050机研制成功,号称华夏第一台电脑,然而这时候,电力其实还没有彻底普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