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百七十四章 大灾稍缓推生产

    四百七十四章 大灾稍缓推生产 (第2/3页)

声有色的群体,一个组织叫做‘老兵’,一个叫做‘第一工会’。

    听名字就知道,这都是通过寻找共通点而重视团队凝聚力的组织。

    第一工会的人他不久前已经见过了,说法不多,组织相对松散,但其成员都是手艺人,他们几乎承包了难民营所有非官方运作的生产与维护运作。

    通过这种行为,他们这个组织算是在勉力运转,对己对人,都是有益处的。

    徐长卿在接洽了这些人之后,评价是:仍旧在努力让自己和家人活好的一群。

    徐长卿告诉他们,如果他们能整合出一条脉络清晰的工业人口链,那么不久之后,就会有去处。

    所谓脉络清晰,自然是从采矿到机械加工的一整套体系。自由天朝,也就在北方,还有些重工业的痕迹,白云鄂博,以及原蒙古国境内的一些矿点。因为成本和环境治理需要,进入低功率运转,至今还有矿藏。

    徐长卿就是想把这些都利用起来。

    曾经的天朝四大钢铁集团之一的宝钢、首钢、鞍钢都已迁徙去了火星,而武钢成了以精尖设备制造为主的工业园。

    而现在难管会最缺的,恰恰是合格的原材料,部件粗加工,以及辅助行业。这是因为雷日神号本身就相当于工业母机,它可以拓展出所需的尖端技术设备,而这类行业大都是高度自动化的,至少在主生产环节并不需要多少人工。

    底层的原料、粗胚等的生产就不同了,设计之初这部分就是由大量的产业设备来完成,或者是由人。

    现在能用人,自然是用人,发救济粮不是个事,人们需要工作。这会产生一定的归属感,同时也尽量少一些胡思乱想。

    一个人有稳定的工作,稳定的物资来源,一个家庭就能变得安稳。

    徐长卿是从这个角度考虑事情的,社会运转的初衷其实也是这个。

    跟‘民兵’这个组织联系,主要是想让他们承担安保工作。

    雷日神号在武汉白玉山附近展开,目前正在一边为武汉的工业生产基地的重新开工、以及技术升级而努力,一边修复破损的战甲。

    修复的过程中,是可以进行改造的,改造沉简版的机甲服。

    连同那些修复的战甲,这类修理品,从综合性能上,是无法跟原装产品相提并论的。

    就拿框架来说,原装的框架是一体式,而修复的有了焊接点,框架的整体的强度就不够了。

    并且这种设备也比较讲究精度,徐长卿并不愿意将之再塞回战甲部队,以至于出现良莠不齐的情况。

    可换个角度看,这些设备还是有利用价值的,小规模应用,执行简单任务,干点糙活儿,完全不是问题。

    于是,徐长卿就想着,在武器威能方面略作调整之后,用于安保工作。

    一个战斗小组,小组长由人担当,2-4名修复型战甲充当组员,就足以胜任一般的安保工作。

    哪怕遭遇异生物的渗透者,也能战而胜之。

    难管会这边不是特别需要这样的战力,毕竟有一千多万战甲部队在。难民聚集地那边却是恰恰相反。

    不是用来对付异生物,而是用来威慑其他人,以及让人们心里有安全感。

    力量制造秩序,秩序的第一体现就是安全感。想要社会运转,没安全感不行,没人在朝不保夕的情况下还能全身心的投入工作。必须营造起码的安全感。

    而这个,难民聚集地的官方给不了。

    仍旧顶着联邦官员名头的聚集地管理层,只有少量的机甲服,以及数量众多的武装人员。

    这些武装人员用来监管难民,进行物资分配又或普通的劳作什么的,倒也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