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登州水城

    第28章 登州水城 (第2/3页)

4磅、6磅炮。

    一般来说,木船不宜与海防要塞打炮战,但明军火力有绝对优势,对登州水城这种露天炮位,几轮齐射砸过去,石屑纷飞,最多半小时就能将炮台打垮。

    由于海底泥沙淤积,船队无法抵近城墙炮击,最厉害的一招用不上了。

    鞑靼人不投入也有不投入的好处,泥沙成了他们最好的防御工事。透过城墙,张鹏飞仿佛能看见水城里绿营水师守备的嘲笑声。

    张鹏飞也不着急,航道差船队无法抵近这没关系,鞑靼人兵力不足才是他们最致命的问题。

    登州水城负山控海,西北面丹崖山被城墙圈在其中。该山标高50多米,蓬莱阁位于山上,是水城制高点,又是天然航道标和瞭望台。

    著名的田横山在城外。

    明军换乘舢板,在田横山西侧登陆。

    一船,两船,三船,张鹏飞一共放下了1800人,携带4门轻炮。

    如今是南风期,夜间海面平静,深入海中的田横、丹崖二山挡住些许风浪,船队就在登陆地海外下锚。

    绿营未派军出城反击。

    两天后,朔望大潮,7艘沙船趁潮水抵近水城。

    福船广船鸟船形状像新月,两头起翘,沙船则是船头比船尾高很多。沙船平底,不怕搁浅。这7艘沙船在船头甲板装了4磅加农炮,一共有炮11门。

    明军水陆并进,绿营以炮火还击。

    登州城内的登莱兵备道如坐针毡。

    登州城隶属两位道台管辖,徐大用为山东布政司参政分守青登莱道驻莱州,杨璥为山东按察司副使分巡登莱道驻登州。

    官位是参政衔的分守道比按察副使的分守道高,但分巡道例兼兵备,战争中更重要。没有登莱巡抚,山东海防最高指挥官就是杨璥。

    向济南、胶州、临清求援的命令早就发出了,路途太远,缓不济急,一时指望不上。杨璥能做的只有从城外汛地收回分汛驻守的登州营,并调文登、莱州二营抽兵增援。

    在援兵抵达前,登州城只有500来个绿营守军。

    水城守备泣血求援,杨璥派80人出城增援,走到半路便被一阵火绳枪和佛朗机的射击驱散,连滚带爬地跑回登州。

    如是三次,增援全部失败。

    明军明显势大,登州营妻儿老小尽在城中,出城增援决心不强。

    明军炮击城墙,试探攻击几次。

    水城有9座敌台,东北西3面各3座,南城墙有城楼无敌台。

    绿营反击火力绵软无力,顾容分400兵建立对登州府城正面,剩余官兵分2路攻城。

    排枪弓箭射向城楼,架起木梯,一天即登上水城墙头。

    震天的欢呼声自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