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黄金

    第33章 黄金 (第3/3页)

    当这块天然金摆在台北评议会面前时,委员们疯狂了,开拓澳洲的成本变得不值一提。除了守住台北府,南下是最重要的主题。

    君临航运条件不如龙石岛。

    台北府试过用戎克船向君临输送移民,结果6艘运输船有4艘失踪。自那以后,戎克船就被禁止介入南方航线。

    只有欧式船才能负担这段航线,导致数年来,君临的移民人口才堪堪突破3000。守序这次给君临带来2500新移民,这让吴志祥的实力扩充了一倍。

    与龙石岛一样,凯岩的金矿也是由捕捉的土著在开采。这一带总体地形低而平坦,没有高山险峰也没有大河。

    君临周围有一些小河,旱季不会断流,为殖民地提供水源。

    凯岩则坐落在一片约一百米海拔的丘陵地带。

    这一带土壤是易碎的沙土,不过很肥沃,长满树、灌木和矮草。

    新殖民地的天然条件可以实现几万人粮食自给。

    因为需要绕开几座丘陵和小河,从君临至凯岩的陆路略超过80公里,总体看,修建道路不难。

    这里的金矿比龙石岛更大,埋藏浅,矿区气候雨水始终,开采难度更低。

    制约凯岩金矿产量的问题与龙石岛类似,缺人力缺畜力。

    这里比龙石岛略好的地方是除了捕鱼补充食物,还能打猎。袋鼠数量很多,成为君临重要的肉食补充。

    澳洲地广人稀,适合养马放牧,台北运来100多匹马,在君临繁衍。君临养了一支有50匹马的骑兵队,这支骑兵捕奴的效率比步兵高多了。

    另外,君临有几艘单桅、双桅船,老吴每年都会派船出击新西兰。

    毛利人社会发展程度更高,战斗力比澳洲强的同时,人口也更为集中。塔拉纳基湾与塔斯曼湾附近聚集了几个数千人的大部落,那片海岸总人口肯定超过5万。

    君临人手紧张,吴志祥只得谨慎地挑选一些小部落下手,且不敢脱离海岸太远。

    给移民船护航的舰队到后,老吴兴奋之余,请求舰队帮个忙。在候风期间,出击一次新西兰。

    看在黄金面子上,科林伍德欣然答应。

    守序原本也想过去看看,满足一下好奇心,但惠湘不想去了,守序只得放弃,留在君临陪女人。

    从君临至塔拉纳基湾,直线距离超过1300海里。风向未必一直很顺,实际航线更长。

    君临船跑了几年,实测后得到的结果是,出君临,沿澳洲海岸南下,乘上南下的东澳暖流,直到西风带,然后顺塔斯曼的航线直航新西兰。

    返程简单点,离开新西兰后北上,找到东南信风带,可直接回到君临。去程一般需要20多天,返程15天。

    科林伍德带着2艘战列舰,4艘护卫舰,6艘亚哈特船,2艘带路的君临船出发。

    2个多月后回到君临,船上满载4000名战俘,有男有女。

    科林伍德返航,意味着守序的假期终要结束。

    舰队留下3艘护卫舰加强给君临,剩余船只用1个月时间整备,1655年6月启航。

    东澳暖流由南赤道暖流分出,始终向南注入西风漂流,舰队在南方航线这一段顺风逆水。

    在龙石岛与20艘广船汇合,简单补充淡水、蔬菜和水果后,继续北上。

    回程的船货物不多,比较空,1655年10月中,抵达基隆。

    守序带回价值42万英镑的黄金,合白银约160万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