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西南季风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

    第23章 西南季风 (第1/3页)

    东非莫桑比克南部。

    长达35公里的沙洲深入印度洋,与非洲大陆环抱出一片广阔的海湾。

    海湾根部,马普托城伫立在马普托河口(圣埃斯皮里图河)左岸。沙洲和内河让这里成为难得的天然良港。

    马萨达堡和大卫堡两座四角星堡夹马普托河口而守,正值季风转换期,堡顶的拉古萨共和国国旗与大卫星旗飘荡的方向不停在变。

    洋楼和高脚木屋自马萨达堡向西面北面伸展,形成一座美丽的花园城市。

    城市中心是一座四方形的犹太会堂,四处散布着基督教堂,带穹顶的清真寺,飞檐斗拱琉璃瓦顶的天妃庙,不同的宗教这里和谐而处。

    马普托城约有2万居民,一半是犹太人,剩下主要是本地的斯瓦希里人和南非的霍屯督人。

    少数天主教和新教徒是雇佣兵,商人和航海冒险者。

    城外有服从马普托统治的2万霍屯督人,斯瓦西里、黑人农奴,在种植园中为这座城市提供给养,农作物以玉米、土豆和番薯为主。

    马普托生活必需品大多不能自给,必须依靠进口。

    海边风景如画,蓝天白云,碧海银滩。沙滩上有许多本地特有树种,树下的沙石被海水不停冲击不停卷走,裸露出苍劲有力、奇形怪状的根,这些根坚强地伸入沙土将沙紧紧抓住,维持它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只这些古老的树根便是一道靓丽的风景。

    朝阳映红海面,数百斯瓦西里人向着麦加方向跪拜,虔诚祷告,统治这座城市的犹太人并未制止。

    马普托是拉古萨共和国的殖民地,实际上却是一个犹太共和国。

    大商人组成执政评议会,小商人成为市议员,欧洲犹太人构成城市中上层阶级,埃塞俄比亚犹太人构成中下层阶级。

    斯瓦西里自由人、来自南非的霍屯督人,地位更低的农奴构成底层。

    军队有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犹太人城市卫队,另一部分是来自欧洲的雇佣军。

    马普托没有海军,但他们有盖伦武装商船,也是不可忽视的海上力量。

    葡萄牙东非殖民地被阿曼人席卷,这个可怜的弱国从波斯湾一路溃败到坦桑尼亚,丧失自曼努埃尔一世以来在印度洋西部沿海大部分扩张成果。

    葡萄牙人暂时在蒙巴萨的耶稣堡挡住阿曼人,非常勉强,坦桑尼亚依然摇摇欲坠。

    马普托与阿曼之间差了坦桑尼亚和莫桑比克,目前看,撒拉逊人离犹太人还有段距离。

    当年,荷兰疑惑地看着这个新起的殖民地,犹太人向荷兰人保证,除非荷兰人允许,否则不掺合印度、东印度—欧洲贸易,犹太商船满足于印度洋圈内贸易,荷兰放过这座东非小城。

    马普托气候宜人,一年中除去最热的几天,四季如春。年降雨量800毫米处于很合适的范围,可以进行农业生产,又不会太湿导致疾病流行。

    犹太人小心地在大国缝隙中生存,一步步发展。城市武备、造船器材依赖于从联邦进口,在联邦投资的种植园、工厂、债券转化为马普托城的堡垒、大炮和士兵。

    马普托在内陆发现了金矿和钻石,城市发展速度越来越快,来自世界各地的犹太人涌入这座属于他们自己的城市。

    到1659年,马普陀在东非已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此时即便荷兰再想进攻也得核算一下成本收益是否划算。

    联邦商船很少涉足印度洋,保持密切来往的城市只有马普托和印度奎隆。

    商人将象牙、黄金、钻石、黑奴输入联邦和印度,带回粮食、布匹、印度女人和包括军火在内的工业制成品。

    联邦与马普托有关于军事合作的密约,因为目前的国际环境比较微妙,没到公开的时候。

    马普托河右岸,有一座悬挂同盟星鸟旗的大型联邦商馆。商馆有围墙,四角有圆形塔楼,外有壕沟。内有仓库、军营,这是一座设防商馆。

    联邦非洲公司有2艘双桅纵帆船,2艘三桅东印度大商船常驻马普托港,总代表斯卡菲尔德手下,约有100名士兵和600人在这里的社区生活。

    原本按计划,斯卡菲尔德应该带着手下在马约特岛新建一座殖民地,但经过实地对比科摩罗群岛和马普托的环境,考虑到联邦不可能在非洲殖民地投入太多资源,斯卡菲尔德把基地搬到马普托河右岸。金矿与钻石证明他的选择没错。

    士兵负责商馆安全,华人雇佣兵、商人与马普托骑兵一起,进入内陆捕捉霍屯督人与黑人,送到金矿、钻石矿和种植园,捕猎大象获取象牙。

    潘浩腰挂联邦制式骑兵刀,头戴宽沿平毡帽,一身黑色风衣,行走在马普托的商业街上。

    街道两侧是东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