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大陆战局

    第33章 大陆战局 (第3/3页)

    东江镇的破袭仍在继续,北面的问题是渤海、黄海北风期风浪太大,8级9级风的天气很多,能够支撑的兵力有限。

    鞑靼人在山东禁海后,东江镇活动空间不大。这一路的几千兵主要是维持在北方的存在,起牵制作用,迫使鞑靼人在北方沿海投入资源。

    东南战场:

    郑成功的长江行动是场毫无必要的军事冒险。

    郑成功以江南永为藩地拉动士气,士兵们盼望的是在江南分到土地,因此打仗带了家属。

    如果没有可靠的陆军,大舰队,哪怕是戎克船队,进长江都是个很糟糕的决定。

    鞑靼人很了解长江下游礁沙缕结的糟糕通航条件,所以他们的主力部队驻扎在沿海地区,南京腹地相对空虚。

    郑成功如果按计划在1658年进长江,他有那么一丝可能攻占南京,但1658年他的船队在洋山遇到风暴,损失惨重。

    到1659年再入长江,郑成功一点成功的机会都没有了。

    首先,长江口小小的崇明县城,城内守军不过几千人,郑藩四五万大军,数百门红夷炮都无法快速攻克。

    郑成功只能舍弃崇明要点,超南京赶路。

    可是焦山门等地,航道狭窄,水流湍急,遍布浅滩礁石漩涡,海船很难通行。

    郑藩只能花10天时间将战船一艘艘拉纤过去。

    甘辉倒是建议郑成功分出陆军轻装打南京,可这只是一厢情愿,以郑藩的陆上战斗力,脱离船队和重炮太远,对上八旗是凶多吉少。

    早在郑成功进长江之时,西南战场先期班师回北京的梅勒额真噶褚哈、玛尔赛一部八旗兵分乘40艘船到了南京。

    鞑靼两江总督朗廷佐截下部队,用南京武库的装备和搜罗来的战马将这支野战部队重新武装。

    西南战场回来的强兵随后即对郑藩发起几波有力的反冲击,这更减缓了郑成功原本已经很慢的部队展开速度。

    随后鞑靼人各地援军陆续开到了,鞑靼人崇明县驻军在16天之内即沿陆路开抵南京,比船快太多了,其余援军同理。

    郑藩惨败后,出海时再攻崇明县,这次真打了,依然打不下来,只得撤回厦门舔舐伤口。

    在郑藩短暂的江南冒险中,仅在宁波府城周围就屠杀了上万居民,这种海匪作风,人民真欢迎他就见鬼了。

    海南给厦门送了一批粮食,拉了郑成功一把,把他救回来,也是避免他继续铤而走险。

    郑成功在厦门重整后,目前官兵约为1.5万,战船200多艘,这些兵守厦门问题不大。

    郑藩下属5,6000浙江兵大部脱离了郑成功,回到舟山张煌言麾下。

    张煌言未参与郑成功的冒险,舟山和广东援军全力投入在沿海战场,自定海炮城南至温州,明军占领6座地势险要的沿海城池,利用郑成功进长江争取到的时间,浙江明军修筑了坚固的工事,鞑靼人要打下来需要付出相当大的代价。

    总体看,郑藩南京大败后,明军气势确实受到相当大的打击,但总体布局依然是清晰的,依然可以有所作为,起到一定辅助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