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伶仃洋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

    第37章 伶仃洋 (第1/3页)

    D-2日。

    担干岛屹立于伶仃洋外,进攻船队迎风航行,超越香港岛所在经度。

    凌卫号艉楼,守序打开海图。图上角落里用双语写着说明,中文为“担干—大屿山,偏北季风期船只可通过的水道。”

    这一水域是海军测绘重点,不仅用密集的水深数字标注担杆航道和大屿山航道的航线,还准确刻画出航线附近各个岛屿的形状、位置及海底地质,这是海军15年辛苦工作的成果,彻底打破了珠江口的“季风铁律”。

    担杆水道位于担干岛以北,蒲台岛以南,宽约10公里,水深35米左右。

    风向东北,涨潮时分,舰队先导舰休伯利安号挂出信号旗,顶风换舷大幅左转,后续各舰跟随其后。

    在西南季风期,帆船很难利用担干水道,那时这里的潮流为东北流,水速可达1.5节。

    在东北季风期,担杆水道涨潮为西流,落潮为东流,流速约为0.8节。

    海面正中的外伶仃岛进入视野,这座岛位于大屿山岛以南,是担干航道与大屿山航道的分界点,也是航线中继最重要的航道标。

    落潮,舰队在外伶仃岛锚泊。

    凌卫号司令舱,昏暗的鲸油灯下,守序向汪汇之敬酒。

    “汪兄坚守珠江口15年,艰辛之处,天知、地知、你知、我知。”

    已是满头白发的海盗首领笑得很开心,“那些都过去了,我只向你求一件事。”

    “请讲。”

    “我要许龙。”

    许龙曾经也是珠江口的海盗,投靠了尚可喜,做了南头镇的总兵,为二藩巡哨伶仃洋。

    大西航道每年通航时间窗口只有3,4个月,且面临台风威胁,联邦海军的大型战舰以往很难驶入珠江口作战,伶仃洋内只能靠少量轻型桨帆战舰支援汪汇之,与鞑靼人优势的兵力作战,保住大屿山岛。汪汇之与许龙拼斗十年,仇深似海。

    “可以”,守序再举杯,“你能集结多少人?”

    “这次不用守家,我能出1700多条汉子。”

    守序:“南头水师营缴获的战船、武器你可优先挑选。”

    酒杯相碰,发出清脆的声响。

    汪汇之收殓笑容,缓缓道:“我年纪大了,此战打完就该退休,手下的兄弟跟随我多年,我希望他们能有个好出路。”

    “你放心,我会安排的。”

    汪汇之下船,略显苍老的背影站在一艘八桨船的船头,航向大屿山,在夜幕中消失。

    战斗的前夜总是比较难熬,守序很晚才入睡。

    D-1日,清晨,太阳跃出海平面。

    舰队再次启航,在联邦陆海军之外,还有大屿山岛的海盗和2300来自各地的广东明军水师,他们拥有各色战船100艘,其中很多是在珠江口比较好用的桨帆船。

    从外伶仃岛以南向西,最后一段是大西航道,可直抵澳门。

    从外伶仃岛以北,大屿山岛以南,由担干航道便驶入了大屿山航道,这里的水道深度多变,从16米至40米不等。

    大屿山航道长度约为17海里,涨潮时潮流为西北流,流速较缓。落潮时为东南流,流速较快,有3节。

    战舰其实不必停歇,但落潮时的水流对戎克船是非常难的考验,为安全起见,才有整个船团昨夜的锚泊。

    大屿山航道虽然没体现在任何一幅葡萄牙海图上,但澳门大约知道这条航线存在。

    航线水较深,沿线有适合锚泊的岛屿和海湾,偶尔有葡萄牙船迷航进入这片群岛,便会停下等待引水人。后世林则徐认为,“(英夷)至口内则运棹不灵,一遇水浅沙胶,万难转动。是以货船进口,亦必以重资请土人导引,而兵船更不待言矣。”

    可林则徐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