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再临台北

    第3章 再临台北 (第3/3页)

这一点办法都没有,只能硬扛。

    庄屯周围是开垦的农田,蔡元定向守序继续介绍,考虑到水稻田会助长疟疾扩散,目前台北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是红薯、玉米和小麦,此外还种了一些烟草、棉花、剑麻、亚麻等经济作物。烟草、玉米和剑麻的种子都是从美洲带来的,剑麻是制作船缆的主要原料之一。

    蔡元定指着河道边的一座村庄,对守序说道:“梅登总督命令所有的移民,都必须在家中种植三颗果树。”

    守序来了点兴趣,“都种些什么水果?”

    “椰子、香蕉、槟榔、山竹和面包树,可以任意选择。”

    守序对此很满意,水果富含维生素,能提高移民的免疫力。槟榔对痢疾有直接的预防和治疗作用,痢疾在这个时代是杀人的疾病,危害仅次于疟疾。椰子也值得大量种植,椰须也是重要的船缆原料。

    蔡元定给守序带了几个山竹。这是种和苹果差不多大的水果,外壳呈深紫色。内有四片紧合在一道的肉色果瓣,一含入口就如奶油般融化,味道极佳。山竹是东印度群岛和马来半岛的特产水果,守序最爱。山竹生长极慢,这几个果实是蔡元定从荷兰人那里买来的,他们在台南移植了一些果树。

    长艇队一直上溯到淡水河与基隆河的交汇处。基隆河的名字其实有点名不符实,基隆河发源自基隆南部的山区,不向北流入大海,却向南流经台北平原注入淡水河。基隆河下游亦可通行舢板船,很自然地,两河交汇处形成了一处集镇。河港停泊着十余艘各式各样的舢板和小型平底帆船。平底船是淡水船场自行建造的,因为台湾自己砍伐的木料尚未阴干,这些船用的是福建进口的松杉船料。集镇目前已经有1000多居民,还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

    守序道:“发展很快啊,我走的时候这里还是一片荒地。”

    蔡元定点头道:“华人真是很能干的。因为您多次下令,不允许梅登总督和其他高级管理在雨季疟疾高发期深入台湾本岛,所以总督便让这里的华人自治。只要按规划建设,具体的工作我们一般不插手。”

    守序轻轻点头,梅登不可能有充足的干部管到方方面面。包括荷兰人和西班牙人在内,对华人移民的管理方式也是让他们自治。这样能减少麻烦,激发移民中优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这座集镇叫什么名字?”

    “台北镇,大人。梅登总督用了您规划中的核心城市为这座集镇命名。”

    守序一笑,眼前这就是未来台北城的雏形了。

    守序夹起一片山竹,问道,“元定,还记得在阿卡普尔科时,我对你说了什么?”

    “大人当时说不保证能让我回家,却能保证我比在新西班牙离家近的多。”

    守序道:“我对自己说过的话都记在心里,我记得你是新宁县人?这次我们来试试看。”

    蔡元定有些激动,“大人是说给我放假,让我回家看看?”

    “不是放假,”守序瞥了他一眼,想要探亲假现在可没门。“你把淡水堡司令的职务交卸给副职,选一队士兵跟我走,这次要给你加加担子。”

    “咳咳,”蔡元定咳嗽了两声,“遵命,大人。”

    长艇队在台北镇调头返航。

    集镇中最高的砖屋二楼,冷应澂长叹一声。

    “国主还是没登岸?”办公桌后面的丁耀亢问道

    冷应澂摇摇头,“船都调头回去了。”

    虽然没挂旗,但守序来台北的消息还是在这些管理人员中迅速扩散了。在绝大多数人都是文盲的时代,识字总是很突出的优点。像其他地方一样,冷应澂和丁耀亢这样移民中的士子,很快就占据了一些管理岗位。他们即便没有当官,也进入了学校成为教师,能拿一份薪水。冷应澂和丁耀亢都是官僚世家,自小耳闻目睹之下,对管理移民比其他人更在行。今年被梅登提拔为台北镇的正副镇长。

    “别再叹气了,”丁耀亢道,“我们还是再研究总督大人修建淡水河堤的计划吧,只要干好了办水利的差事,你我一定会被国主注意到。”

    冷应澂点点头,坐下与同僚一起参详如何征发人力。

    山洪和海潮倒灌是淡水河面临的主要灾害,洪水会侵蚀河岸,危害很大。台南的那些河现在不需要修河堤,因为修了也没用,几年就被冲垮。而台北淡水河则还是可以抢救一下的。

    (没赶上各位上班,赶个下班。^^。节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