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小袁营与景德镇

    第21章 小袁营与景德镇 (第3/3页)

安民?”

    守序摇摇头,“袁将军可没有闯王的力量,把南方官军得罪光了恐怕不是什么好事。”

    “那国主的建议是什么?”

    “南方眼看着也要大乱。将军可占据几个县,保境安民。只要让百姓安心耕作,我想他们会接受你的军队。”

    袁时中对守序说的并不陌生,曾经他也是这么做的,只是在北方难以坚持。南方就不同了,只要不占名城大郡,合适的县城有很多。

    守序放下酒杯,走到地图前,“具体地点袁将军可自选,我的建议最好是背靠大山,几省交界。万一不敌,来去自如。”

    “官军我了解,只要我不去惹他们,角落里占几个县的地盘,他们现在没空集结大兵来打我。”袁时中思考了一会,问道:“如果是鞑子打来呢?”

    守序:“袁将军以为该如何?”

    袁时中:“我尽力而为,万一事不成……”

    “事若不成,将军不要犹豫,退往广东占一海口。”

    ……

    东流知县周鹿卿求见。周鹿卿,字德夫,崇祯年进士。

    守序蛮同情这位知县的,左良玉清君侧的兵来,无力抵挡;南京官军来,也无力抵挡。辖县被双方匪兵洗劫一空。后一次,周鹿卿拦在牟文绶的马前,差点就被杀了。

    牟兵退走后,周鹿卿带领县中父老艰苦地开始了重建。守序在其中帮了些小忙,劝住了想上岸再洗劫一遍的郑彩。

    周鹿卿见到守序后寒暄了两句,感谢守序提供给他们的工具,随后才问起正题,“陈先生,左逆犹在九江。官军两镇臣不告而别,下游是否有事?”

    看着这位知县清瘦的脸庞,守序心有不忍,直接说了实话,“奴骑南下,江北消息断绝,扬州可能已失守。”

    这话对周鹿卿来说仿佛晴天霹雳,震得他脸色惨白,“大明朝的天,真的要塌了吗……”

    “知县接下来有什么打算,剃发归降吗?”

    周鹿卿惨然一笑,向守序深深一揖,“感谢国主告知战情。若真有那么一天,周某不会降虏,惟求挂印而去。”

    挂印离职,是很多明朝官员在这个时候的选择。守序随口问道,“知县是想回家吗?可能要等上一段时日,太平些再走。”

    “周某,山东兖州人……全家被建虏屠戮殆尽,无家可回。”周鹿卿的话语中有一些哭腔。

    守序无言。

    周鹿卿向守序告辞,留下落寞的背影。

    “且慢”,守序道:“周先生。这明朝的官也没什么好当的,官兵几乎就是土匪。我在海外有一片国土,先生若觉了无羁绊,跟我干吧。”

    周鹿卿抬起袖脚,在脸上擦了擦才转过身。

    “多谢国主。此事对周某太过突然,能否容我考虑几天。”

    “当然可以。我启航之前,周先生随时可以上船。”

    ……

    五月初五傍晚,小袁营骑兵带着景德镇工匠俘虏回到东流县境内。路上有些工匠逃散,最后还剩下400多人。

    袁时中完成了他的承诺,与守序拜别,留下侄子统帅的200步兵。

    守序安排工匠立即登船。长江分舰队现在有5艘战舰,大小江船66艘。从黄蜚和方国安那里,守序分别买到精通灌钢法的芜湖铁匠和铜陵铜匠各200余户。加上景德镇的陶瓷匠人,共2000余人。

    江船并没有满载。

    当晚,周鹿卿上船,向守序拜倒,“整个池州府,鹿卿组织了1400多移民,人人都希望登上国主的船队。”

    守序赶快将周鹿卿扶起来,原来他用七八天时间去做这件事了。在守序心中,周鹿卿的地位立即上升了一个台阶。

    安排完移民登船,守序睡下了。做了一个梦。

    残垣断壁间,建州镶黄旗的旗号迎风招展。

    一位让守序觉得背影很熟悉的妙龄女子在墙上写下四首诗。模模糊糊中,守序能辨认出其中一首。

    风动江空羯鼓催,

    降旗飘凤城开。

    将军战死君王系,

    薄命红颜马上来。

    女子继续在墙上写道,“被难而来,野居露宿。即欲效章嘉故事,稍留翰墨,以告君子,不可得也。偶居邸舍,索笔漫题,以冀万一之遇,命薄如此,想亦不可得矣。秦淮难女宋惠湘和血题于古汲县前潞王城东。”

    从梦中惊醒,守序走上甲板。江风习习,月朗星稀。

    点燃烟斗,守序权衡了很久,下了决心。对值班军官说,“请参谋长和舰长过来一下。”

    当睡眼惺忪的哈里斯和罗西利两人登上甲板后,守序道:“对不起,打扰二位的睡眠。我刚才做了个决定。”

    哈里斯揉揉眼睛,“阁下,什么决定?”

    “你来担任分舰队代理司令,雅克做你的参谋长,司令部军官都转移到黄埔号上。”

    罗西利:“阁下,你需要征用我的战舰?”

    守序点头道:“有件事我必须去做,得先走一步,船队都交给你们了。”

    哈里斯和罗西利对视一眼,没有问守序为什么,接受了命令。

    “我把剩下的卫队都留给你们,带着加列船和运输船在后面慢慢走,不要着急赶路,安全第一。”

    “阁下,我们在哪里汇合?”

    守序想了想,“采石矶。”

    注:杰妻以3000兵走泰州。《南明史.郑鸿逵传》r

    微信省流量免费,关注本站公众号的方法:微信→添加朋友→搜索“biquge0”;或者查找公众号→搜索“新笔阁”,记得核对我们的微信号biquge0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