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与崇明的明军会师

    第26章 与崇明的明军会师 (第3/3页)

赵进功以数百弱卒拼死抵挡,明军强攻四五天没打下来。准塔的主力增援过来,明军只得撤退。

    五月二十五日,南京陷落十天后,刘泽清在交通要地清河三汊口,即淮河、黄河与运河汇聚的河口,集中马化豹、张士仪二部,一万七千人并26门红夷大炮,与准塔决战。战斗以炮战开始,明军在炮战中再次落败,接着建虏转移炮口攻击明军在河上的战船。明军几无还手之力,军阵大乱崩溃,伤亡惨重。准塔一路追击,斩获明军上万。刘泽清无力抵抗,把淮安城交给部将总兵柏永馥,率高进忠、张鹏翼、张士仪等数万人顺淮河口出海,沈廷扬的海船与他们一路同行。

    “又是炮。“守序叹息着,明军把加农炮和长炮引入中国。但在炮术和火炮制造方面,明朝已经被建虏超越。红夷大炮如今是建虏的核心战斗力,明军比起来处于很大的劣势。

    沈廷扬回忆着当时的情景,“我们出海后就遇到了风暴……“

    明军运气非常坏,遇到飓风损失惨重,整个船队被吹散了。

    沈廷扬与田仰和张鹏翼交好,南撤时船只相隔不远,在沈家的熟练水手帮助下,张鹏翼等人得以从风暴中幸存,最后保住了近万官兵和家属。明军正是在沈廷扬的建议之下,暂驻崇明以作喘息。

    在南风期,尽管利用大陆离岸和向岸风造成的侧风,可逆季风航行,但这需要很高的操船技巧和整备良好的船只。逆风总是不如顺风便利,如果没有沈廷扬,张鹏翼的损失肯定会更大。

    ……

    “高进忠?”守序问到沈廷扬刚才提起的一个名字,一个熟悉的名字,“怎么没在崇明看到他。”

    崇明明军番号里没有高进忠。

    沈廷扬道:“高进忠部下多为辽东人,官兵不愿意南下,而且他们也缺乏熟练戗风航行的水手,飓风后向北去了云台山。”

    守序心想,看来北边是必须要去一趟了。

    “季明先生,高进忠拒绝南下,他们这是另有打算啊。”

    沈廷扬沉默了,守序说的比较委婉,另有打算就是在犹豫要不要投降吗。

    给沈廷扬续了茶,守序问道:“刘泽清现在哪里?”

    沈廷扬摇摇头,“我不知道。船队被大风吹散后,我们就失去了联系,如果东平伯还活着,他应该在淮东海岸某处。”

    “你觉得他船上的粮食够吗?”

    “我们撤退时搬空了淮安的粮库,船上的存粮足够官兵食用数月,东平伯的座船也一样。”

    “我的舰队里有几艘船跑的特别快,戗风性能也很好。”守序点头道,“我派艘船去找找刘泽清吧。”

    刘泽清如果投降,属于力尽而降,他与刘良佐等人有区别。南京都丢了,刘泽清能继续抵抗,在明军中,这已经比较难得了。打不过是能力问题,打不打却是立场问题。

    淮河口附近有大量的泥沙堆积,吃水深的战舰无法靠近,守序打算派恩佐的浈江号先去看看,单桅纵帆船的吃水浅,戗风性能好。

    了解战局只是守序的目的之一,他见沈廷扬是为了更重要的事。

    守序拿出草拟完毕的台湾开发银行章程,“季明先生,我有个生意计划,请帮我参详一下。“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