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海峡防线与雷州赋税

    第12章 海峡防线与雷州赋税 (第3/3页)

知张同居、曹叙白、廉州推官张孝起、海康县令喻萃庆、遂溪县令曾植、徐闻知县杨文芑、廉州推官暂主合浦县胡继武、灵山知县赵仲衍。

    不管这些官员能力品性如何,曾樱必须依靠他们控制权力,他没有别的渠道。

    “张孝起,”曾樱先点廉州推官的名。

    “中丞。”一个有些年轻的官员站起来。

    “本部院推荐你出任海北道巡按御史,福京的任命下来了。”

    在座的官员看着张孝起,脸上都露出了羡慕的表情。巡按与推官都是七品,事权却完全不能比。当了巡按意味着踏上升职的通衢大道,比这些州县官前景更好。

    即便是快要灭亡的王朝,也从不缺少在仕途上渴望进步的官员。这是惯性,也是本能。

    海北诸官,曾樱最欣赏张孝起,但他也不能一下提拔太快,那会破坏人事平衡。巡按这个职务刚刚好,官品低,没有知府同知们高,充足的事权却又能发挥他的能力。

    张孝起行礼道:“下职谢过中丞。”

    “谢就不必了。”曾樱语气平淡,“张孝起,让你做海北巡按是为了监督筹集本年的粮饷。其他的小事你不管,只需盯着钱粮催收。”

    “是,中丞。”

    如果在承平年间,巡按御史直接向皇帝负责,本就有制约巡抚之意。可如今正是乱世,谁有兵谁就厉害。曾樱又是最资深的文官,他一点不担心张孝起会有什么掣肘。

    曾樱向北拱手抱拳,“天子命本官牧守一方,如今天下板荡,正是我辈效力之时,本官已决定练兵赴福建勤王。练兵以军饷为第一要务,诸位,勤王兵能否成行,就看你们的了。”

    堂中官员纷纷起立行礼,“中丞放心,我等敢不效死。”

    场面话说完了,曾樱开始具体布置任务,劝捐只是临时措施,最重要还是正税,从雷州先开始。

    雷州知府挂印跑了,现在主持雷州民事的是同知吴调阳。

    “中丞,敝府每年夏秋正赋本色46869余石,商税杂项1000余两。算上三饷加派,本色税额一共77334万。”

    曾樱点点头,三饷按亩均摊,大体上是正赋的65%的比例征收。

    “你们辖境的耕地有多少?”

    遂溪县令曾植见曾樱没点名,先站起身回道,“中丞,弊县共有耕地41万3644亩。夏秋正赋13564石。”

    虽然是亲弟弟,但曾樱没太多表示,只是轻轻点点头。

    接着是海康县与徐闻县。

    雷州府是粮食输出府,在粤西富庶程度仅次于琼州,洪武24年便有1万1千三百多顷耕地,这就是113万亩。其后,雷州人民修建了22490丈,水闸190处的南北大海堤,新开垦洋田数千顷,到了明末,数字更高,耕地接近明初的1.5倍。

    曾樱对雷州府的官员道:“向百姓预借部分明年的赋税,今年你们要收来12万石。”

    吴调阳面如土色,“中丞,这这,下官委实难以办到。”

    曾樱带上些杀气,“吴同知,办不到的话,这个官你也别当了,去工地上砌墙吧。”

    打过仗的人气质就是不同,吴调阳当即不敢再言语。

    预借税粮是当今的通病,隆武皇帝在福建把税收到了隆武3年,曾樱只预收1年的正赋都算的上薄赋了。

    “囤积15万担糖。”

    吴调阳骇然,“中丞,糖中有许多是肇庆的生意。”

    肇庆是两广总督丁魁楚的驻地,吴调阳这是把不该捅的事说了出来。

    曾樱冷笑一声,“丁魁楚不是你该操心的,你只要负责把糖囤积起来,其他的事我来负责。”

    丁魁楚与曾樱同年,也是万历44年进士,与曾樱都是二甲出身,广西巡抚瞿式耜比他俩略低,三甲。巡抚地位虽低于总督,但曾樱根本不怕他。丁魁楚是马士英任命的两广总督,到广东不久,根基并不深。曾樱听说他掺合糖与海贸生意,这两年很是发了些财。

    ——————

    感谢正泰帝。这章就不注了,那就搞成论文了,数字大体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