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火绳枪的缺陷

    第30章 火绳枪的缺陷 (第3/3页)

骤,这已经精简到无法精简了。因为装填速度太慢,就算精心训练的军队,最好的水平也只能1分钟才能打出一次齐射,通常是2分钟一发。如果要形成绵密的火力,得像敌军一样结成5排横阵。

    为了快速发射第二枪,步兵将携带的火绳两头都点燃了,这让战场上的火绳消耗很快。因为依托海军船运,并未脱离补给中心马尾港,备用火绳的问题在这次会战中不明显。如果要深入内陆作战,在弹药之外士兵还得背负上沉重的备用火绳。

    齐射的效果只能说一般,为了避免崩飞的火绳引燃战友的药瓶,火绳枪手之间的间距要达到1米左右,对于需要在短时间内发挥火力的会战来说,火绳枪并不是很好的武器。中央战场上的战斗,距离真正的排队枪毙标准尚有不远的距离。

    左翼建州兵大部分尚未进入贵州兵武器的射程,支援的通报舰打响舰炮,从侧翼纵射敌军战线。两枚炮弹命中目标,数十名绿营兵惨叫着倒下,简直是两条血肉胡同。舰炮急速开火,纵射的效果是可怕的,短短几分钟,会战以来最大的伤亡产生了。

    建州骑兵向前压了一段距离,尖锐的撤退信号响起。整条战线上的敌军脱离接触,丢下碍事的武器,转身逃跑。

    撤退大概是两军现在差距最大的地方了。明军和绿营兵的进攻军阵大致有个模样,可每次战场撤退都是一场灾难,转身逃跑的士兵根本不成队列。

    那不是战术撤退,散乱的士兵从骑兵两侧跑到后方,将官们砍下一些乱跑的脑袋,震慑了回来的官兵,他们得重新编伍了。

    敌军火炮恢复射击,登州兵追出去一阵,遭遇加农炮直射,产生一些损失。敌军骑兵威胁在侧,并未出击。金士英只得撤回追击的部队。要抵御骑兵,步兵的必须形成密集阵型,那样在进攻时又会遭遇火炮杀伤。登州兵的战斗力还做不到冒着被火炮轰碎的风险结阵推进。

    守序有些遗憾,如果有骑兵,现在投入进攻敌军就彻底败了。骑兵迅速通过战场,与敌军骑兵交战,掩护步兵追击。只要夺下几门大炮,钉死炮门,战场实力对比就将发生根本性的转变。

    既然没骑兵,守序又不想步兵受到太重损失,那就只能采用些费事的办法了。敌军兵力优势并不明显,短时间内无力再次进攻。参战的士兵席地而坐,掏出准备好的干粮补充体力。

    一个传令兵骑马跑向后方,朗格曼下达了后续指令。

    一部警备营押着800民夫沿着步兵开辟的道路进入战场。民夫们背负着盛满泥土的竹筐藤筐,队形略有些混乱。皮鞭加赏格激励着这些被挑选出来的民夫,在工兵指挥下,他们在标记好的地点放下竹筐,快速修筑起简易炮垒。

    炮垒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堆砌,剩余的12磅炮和6磅炮此时已抵达前线。在长乐县订做的布袋、竹筐等各种能够用来装土的容器都派上了用场,在几个关键位置,工兵指导民夫开始延伸胸墙。

    闽江水落潮,江边的通报舰只能离开战位。替补的数艘平底船只有一些大号佛朗机,威力比起刚才的加农炮有差距。

    敌军也在吃午饭,暂时没有什么异动。大约在他们看来,联邦目前的行为挺奇怪的吧。作为主动挑起会战的一方,居然半路停下来修筑炮垒和胸墙,通常这是暂时放弃进攻的表现。

    因为炮兵的存在,下午并未发生大规模交战,只有一些轻装部队在战线中央交火,双方主力依然维持着对峙的态势。

    谜底在临近傍晚时揭开,一线步兵撤回逐渐成型的炮垒支撑点。修筑工事的民夫已经疲惫不堪,相继撤回休整。一队没有投入战场的民夫拖曳拉斐尔号上拆下的12门12磅舰炮出现在敌军视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