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破城

    第32章 破城 (第3/3页)

芝在内的三方各分一块。福州9市,6个在城内,3个在城厢。城厢的已经被扫空了,守序要城南的那4个。

    周鹤芝增援来后,城外明军实力已占优势。为避免时间拖长,闽南或是浙江敌军来援,导致战情变化。在积累足够炮弹后,炮兵火力全开,猛轰3天,西翼楼和主城楼相继坍塌。接着又将火力转移到城垛和女墙,将敌军的防御设施打的石屑纷飞,城楼一带根本站不住人。

    联军放开了北城墙,义军从西面,周鹤芝从东面,相继展开攻城。不求夺下城墙,迫使敌军分散兵力就好。

    敌军反击火力越来越虚弱,炮兵和海军将6磅炮向前推进。26门6磅炮射击,将南城墙的女墙削平了近半,绿营兵只能趁夜晚用土包修复部分城墙。炮兵层层推进,待4磅炮也进入有效射程,敌军的修复速度赶不上破坏速度了。

    海军和周鹤芝共同改装了几十艘舢板,利用一个涨潮的凌晨,沿运河进入护城河。福州南城壕宽约七米,若是打造过壕车或是逼民夫背土填河,都会是很麻烦的事。可既然明朝为了交易方便,开凿了沟通护城河与闽江的运河,过护城河就变得很简单了。

    几条舢板串联,搭上木板就成了浮桥。一夜之间,十余条浮桥横跨护城河。敌军拼命射击,只破坏了其中4条。

    天亮时,60门火炮次第开火。福州城南硝烟冲天。

    志愿营和登州兵用火力掩护,王祁的兵从城西机动到城南,搭梯子先登。

    绿营兵只要不傻,就肯定知道南边是主攻方向。杨御蕃亲自登城指挥反击,敌军拼尽全力抵抗。攻了一天,王祁最后还是退下了城墙。

    夜间,敌军縋城下来烧浮桥。炮兵没管浮桥,用4磅炮对着城墙根一顿狠打。

    天亮时,浮桥被烧毁9条,周鹤芝脸色灰败。

    守序指着城墙下的碎肉,哈哈大笑道:“周将军何必丧气。敢縋城反击的敌军都是精锐,这种兵城内不会有多少。我们用几条小破船就能换取敌军精锐,这是多合算的事啊。”

    闽江上的舢板要多少有多少。当天傍晚,海军拖来50多艘舢板,在敌军眼前进入运河。第二天早上,又是10座浮桥搭建完毕。

    杨御蕃再次派人出城反击。

    守序的弹药比敌军能下城反击的勇士更多。如是三次之后,浮桥稳稳跨过护城河。周鹤芝和王祁再次投入攻城。

    打仗没什么计谋可讲,三国、战国策那些描写都是些艺术处理。打仗就是个钝化与反钝化的数学题。消耗、消耗、再消耗,消耗到交战双方在某种或某几种资源上的对比发生质变,消耗到一方资源窘迫神经紧张应对出错。

    对杨御蕃来说,将盟军顶在护城河外肯定比直接薄城来的安全。就像数学的公理一样,这根本就不是个选择,既然顶不住护城河了,那只说明一个问题,他的实力被消耗到极大的程度。

    人命和弹药是个简单的数学题。只要风向、天气、距离合适,海军在力量投送上的优势十分明显。对守序来说,在他选择的交战地点,鞑靼人甚至还没有风向带来的麻烦大。守序的准备大多在战前,铸造更好的大炮,囤积弹药,整备战舰,选择一个合适的天气,登陆。除非敌军成功隐蔽起主力机动部队,否则获胜就只是时间问题。这次福州显然没有例外的本事。

    2天后,凌晨。就像攀爬盖伦舷墙,志愿营以一个迅猛的登城突击拿下已经变成废墟的城楼。炸开城门,登州营沿着城市中轴线冲入城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