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出风头

    第24章 出风头 (第2/3页)

是同一码事,他喝口水,摇摇头,认真地说道,“没看。”

    一般来讲,开发区工高官一般都兼着市委常委,可是,霍达继任两个多月了,省里、市里都没有动静,他也往上面跑过几趟,罗宏民和郑权的态度都很明确。

    所以,现在的局面,一是保持稳定,二是要带好队伍,在这两个基础上,出成绩,出政绩,干工作,向上级亮明自己的能力。

    “《秦湾晚报》您看了吗?”刘兴华笑道,“岳文在上面。”

    “噢?”霍达配合着绽开满脸的皱纹,他拿起内线电话,不过一分钟,何厚华就拿着报纸走了进来。

    “这是——岳文?”霍达嘴角绽开笑意,手指头却在报纸上点动着。

    “是岳文!”刘兴华道,“好好的局长,搞什么现场求婚,太出格了!”他看看霍达,“把心思用在工作上,及早把农村公路建设资金解决才是正理。”

    霍达看看他,“这是两码事,年轻嘛,有年轻人的心思,我们不懂,……他耽误工作了?”

    “这倒没有,”刘兴华嗫嚅道,“就是那天他在常委会上不是大讲特讲资金的问题吗,现在,向上争取的这一块,一直没有被市交通局采纳,区财政的资金也没完全到位,社会和企业捐款杯水车薪,解决不了问题……小城镇经营是细水长流的水磨功夫,一时看不到效果……街道也在观望,都想朝上面要钱,自己少补贴点,都有各人的小算盘。”

    霍达认真听着,刘兴华说的是实情。

    到了霍达这个位子,基层干部的心理,基层的工作状态,他早摸得一清二楚,这就是一位领导的宝贵财富。

    首先是配套资金缺口大,国家和省里的补贴不是那么好拿的,你必须有相应的资金配套,结合现行物价水平,县道公路的工程造价为33万元/公里,乡道为28万元/公里,村道为18万元/公里,除去国家、省“以奖代补”资金外,需县、乡财政自筹配套资金七千多万元。

    再就是自筹资金难到位。农村公路建设所需配套资金不允许向村民强行摊派,只能按“一事一议”的原则办,但“一事一议”所筹集的资金全部用于通村公路建设也只能是“杯水车薪”。

    “等靠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