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八章 点江山

    第一百一十八章 点江山 (第2/3页)

搁过去,往往是商人和文人们主要光顾的对象。

    淮扬菜盛于明清,在满汉全席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淮扬菜。它受安徽菜影响很多,因为当时徽商很厉害,鼎盛时期的徽商资产曾经占到全国总资产的一半以上。

    据《扬州画舫录》记载,清代有一个叫江春的徽商堪称首富。这位大富豪干的最出名的一件事就是“一夜堆盐造白塔”,相传乾隆当年游扬州,见瘦西湖的景致与北京北海颇为相似,只是没有白塔觉得有点遗憾,陪游的江春甚解圣意,命人连夜用盐按照北海白塔的样子堆了一个,次日乾隆爷见到此塔龙颜大悦。乾隆走了以后,这里才修了真的白塔。

    沈培军选淮扬菜为主菜,也许是有表达商业传家的姿态。

    又为什么选择几道鲁菜来辅佐呢?

    从前有个说法认为,川菜是给百姓吃的、淮扬菜和粤菜是给文人和商人吃的,而鲁菜是给当官的吃的。

    鲁菜是四大菜系中影响最广泛、存在时间最长的菜系。鲁菜的发祥地孕育出了孔孟之道和著名的儒家文化,司马迁在史记中曾经写道:“天下明德皆自虞舜始”。

    鲁菜的兴起是在清朝,过去山东人到北京做官的很多,他们携带的家属和家厨将鲁菜带入了京城。

    民国时期,鲁菜达到鼎盛,当时七成以上的餐馆经营的都是鲁菜。在那个城头变幻大王旗的年代里,当官的今日在野,保不齐明日便下野,可谓是多如牛毛遍地走。吃饭走关系频繁,选址自然讲究,八大楼,八大春和八大居都是鲁菜为主的著名饭馆。如此一来,渐渐形成约定俗成的共识,官场中人请客多以鲁菜为主。

    沈培军挑了几道鲁菜来做陪衬,正好应了胡雪岩商不离官,财不离权,道不离德的老令儿。

    道是天命,商者均衡有无可谓替天行道,德是人为,官者树法立德可谓以德服人。

    这是最高规格的接待,他是真把李牧野当成了值得折节相交的商业奇才了。

    记得小时候跟李奇志跑江湖的时候曾听他说过,老千这一行略逊于强盗。强盗干好了能当皇帝,老千做到最好便是王侯将相。胆略不如强盗,但谋略则略胜。最高境界莫过于直钩钓鱼愿者上钩。

    酒席上,沈培军只字不提生意上的事情,茅馨平则唱起主角来,问及李牧野家中还有什么人。李牧野说只有一个姐姐如今下落不明。茅馨平本想问李牧野父母的情况,却得到这么一个回答。气氛略显尴尬,她笑了一下。

    这时候沈心茗说了一句:“李大哥对中国的饮食文化可有研究了,妈你不是最近在学习讨好你老公的胃吗?”

    “啊哟,小李呀,你对做菜还有研究呀。”茅馨平岔开了话题,气氛一下子又回来了。

    李牧野笑道:“做生意我不敢说大话,这做菜却还有几分自信。”

    “本帮菜你研究过吗?”沈培军忽然不动声色问了一句。

    李牧野立刻回答道:“既然来了上海,怎么可能不对海上名菜有所涉猎?”

    沈培军道:“这个本帮菜呀虽然比不得川鲁淮粤的菜色花样繁多,但就精致素雅而言其实一点都不差,可谓是上得厅堂下得厨房,要热情她有浓油赤酱,要清淡她有糟料豆汤,普遍特点是口感软糯易消化,这个人要是讲究养生,多吃一吃本帮菜还是好的呀。”

    李牧野点头道:“沈先生的学识渊博,每一句都说在点上了,我这个号称研究厨艺的都自愧不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