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 调兵屯田

    第253章 调兵屯田 (第2/3页)

就连那十一位太守的名字,都没有听过。

    但洪南相信,能被李儒选中,去各地任职,还是有些本事。

    “为何没有幽州刺史的人选?”看完后,洪南问道。

    李儒拱手道:“陛下,臣昨日与吏部几位官员商议,请求取消刺史、州牧制度,改为郡县制,这是改革奏折,请陛下过目。”

    他又拿出份奏折。

    本来这奏折应该先送去军机处,由军机处裁定,但赶上早朝,李儒也就懒得走这程序,像这么大的事,就算去了军机处,贾诩也会送到御书房。

    “呈上来。”

    这份奏折,内容比较多...

    写了刺史、州牧制度很多的弊端,及改成郡县制后,有哪些好处。

    一则,政权分散,军事力量集中了,太守只负责内政,不参与军事,辖制极少的郡县兵,一切正规军兵马,都由晋阳派出。如此一来,能尽可能的避免手下出现叛徒,造成不可收拾的结果。

    打个比方,如果一个太守造反,或者两三个太守造反...对于整个晋国来说,其实不算什么大事,晋国十八个郡呢,随便派相邻的郡县兵,就能剿灭,或者从晋阳派正规军前往。总之无伤大雅。

    但如果设立刺史、州牧,将一州的军政大权交出,一旦对方造反,那可就是灭顶之灾,说不定连晋国都没了...试想幽州,有十一个郡,地盘比并州还大,真要诚心造反,并州不一定能战得过。

    二则,官员太少,如果再组建州牧、刺史的统治班底,又得几十个官员,还都必须得是有才干能力的,还要忠心...就现在的晋国而言,别说几十个,连十个都找不到(六部、军机处官员除外)。

    所以,施行郡县制,比州牧、刺史政权,要实用的多。

    洪南看后,没有任何意见,点头道:“好,准了。吏部酌情办理。”

    “遵旨。”李儒长松了口气。

    “还有春耕事宜...户部。”洪南继续喊了声,探着脑袋往下看。

    陈宫阴沉着脸,不清不愿的站出来:“臣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