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5章:人才问题

    第085章:人才问题 (第2/3页)

着盘子里的红枣,随手拿一粒丢入嘴中,随意说道。

    “臣以为,当昭告全国,‘法典’必要举国晓喻,人人知法,方才守法。”剧辛说道。卫峥点点头,“有道是家有常业,虽饥不饿;国有常法,虽危不亡,法莫如一而固,善——!”

    这所谓的“法典”换句话来说,相当于是一国最高之法,如同《宪法》一般,剧辛立法,卫峥定法,这个行为相当于就是要确立一国祖制、祖规。当然,这里的“法”与后世的法是两个概念,更不是《宪法》,不可混淆,卫峥要推行的法,是“王法”而非“民法”。

    王法!王法!所谓王法是为一国之君而服务的法,而非普世万民之法,而在这个时代行普世万民之法不但“水土不服”,更简直作死。

    剧辛接着又说道:“变法新政首推郡县制,如今我卫国地四百里有余,疆域不大也不小,臣经过深思熟虑,以为划分两郡治理即可,化河水而分东西二郡,即河西、河东两郡,河水以东之郡其首府设于旧都濮阳,朝歌古都在河西一郡县日后必为我卫国中心,故臣以为当直辖治理,不必再设郡守。”

    卫峥肯定的点点头,旋即说道:“都城就在西河一郡,这一块子辛可直接管理,至于河东一郡郡守,子辛以为派谁任职为好?”

    剧辛闻言思量一番,心中顿时浮现了一个人,便说道:“臣以为朝中百司长姜牧可任河东一郡郡守。”

    “姜牧?”

    “正是,姜牧本就是濮阳人,对河东一带颇为了解,近期辅助臣以理政,颇有能力,臣以为姜牧任职第一期河东郡守是当下最合适之人选。”

    在这个时代推行后世的普世之法是作死,但不意味着后世的先进治国方略完全不适用于今朝,有些还是可以与当下相互融合的,甚至更有利于当下的君主集权制度。从剧辛和卫峥手里诞生的新政与当今天下各诸侯国大不一样,地方官员的任职不但由朝廷委任,而且实施后世经典的轮岗制度,卫峥定四年为一期,今后的卫国每一个郡的郡守在其辖下治权期限一满便实施轮调,以此杜绝地方做大而威胁朝廷,加强和巩固君主集权。

    同时地方文官升职将与之辖下的政绩挂钩,能者上庸者下,文官政绩的衡量标准主要以财政赋税收入、人口增幅、地方治安如何、粮食产量等,其中粮食产量和赋税为最首要的一大衡量标准,民以食为天,在这个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