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 子弹的空腔效应

    120. 子弹的空腔效应 (第2/3页)

,要算出目标移动的速度、和子弹速度的差别,提前量应该在哪里等等。

    比如98式步枪的枪口初速755 m/s,有效射程是 m(在米内有杀伤力),标尺射程2000m(最大射程,不等于杀伤射程)。

    那么在前方600米左右处,有个横向移动的目标,大概是1m/s,那么枪口准星应该在目标移动方向的一米处击发。

    因为98式步枪尽管初速755 m/s,但计算上空气阻力,子弹飞行到600米处,差不多是一秒钟的时间,所以要有一个一秒钟的提前量。

    88师的杜秉文说,其实98式在实战中,最佳射程是在400米左右的距离;因为子弹在一秒钟内到达目标,目标很难因听到枪声后作出反应躲避子弹。

    因为声音传播的速度是340 m/s,在700米之内98式的步枪弹是超音速运行的,等700米远的人听到枪响需要两秒钟时间,而子弹则是一秒钟就到达跟前了,所以等听到枪响后,要么是已经中枪了,要么就是幸运的没打中。

    为什么打不中?原因在于弹头在飞行过程中,受空气、风向、甚至是潮湿度等因素的影响。

    这些飞行过程中产生诸

    友请提示:长时间请注意眼睛的休息。网推荐:

    多的扰动,破坏弹头的飞行稳定性,弹头散布急剧增大,而且是朝随机方向偏移,命中率急剧下降。

    所以,子弹飞行的时间、距离越长,它的稳定性就受各种因素影响越大,而在400米内,除了超音速外,子弹在空中飞行时间短,受外界因素影响少。

    子弹的动能释放到最佳状态,也就是让子弹的“停滞能力”释放在最佳状态,是子弹射入体内后,不规则的翻滚碎裂,撕裂人体组织,把所有的动能都倾泻到人体内造成破坏的能力,这才是真正致命的。

    还有就是射击距离过远,子弹的动能和稳定性都相对减弱了,击中人体时因为受到顿挫而产生翻滚,这样一来也会产生空腔效应,但原理不同。(前者是高压气体,后者是子弹翻滚。)

    所以,低于400米的距离,子弹动能高,穿过人体,造成贯穿伤,前面留下一个不大的弹孔,后面的弹孔会大一些,比较难以致死。

    当然这里说的是日本三八步枪的小弹头,6.5mm的弹头;而且只是有幸没有被打中要害部位,被打中头部胸部等,再小的弹孔,死亡的概率也非常高。

    而98式步枪7.92的弹头,在近距离射击时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