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0章再次收购

    第540章再次收购 (第3/3页)

年代初,邵一夫成为无线电视的最大股东,出任董事局主席。同期,邵氏的电影业务不断收缩,减少电影,于1985年卖出全部院线,至1987年5月,邵氏宣布停止生产电影,由邵氏投产至暂停制作期间计算,邵氏已生产超过一千部电影。

    后来邵氏见电影市场有利可图,邵氏又与中国星电影公司合作投资11亿港元,位于将军澳工业村的“香港电影城”,于2005年中期开幕。影城设施包括后期制作中心、行政大楼、摄影厂、电影院及展览厅等,但是一直未家推出有影响力的作品

    2007年,邵氏兄弟公司成立五十周年,邵一夫迎来百岁诞辰,这一点马克是佩服的,换作他,早一死了之一,拥有这么多钱,后官佳丽三千,都草不动,真是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群太监逛青楼。

    或许是闲得慌和提高知名度,2002年11月15日,97岁的邵逸夫爵士宣布设立不限种族国籍、宗教和信仰的“邵逸夫奖”,这是一年颁发一次的国际性奖项,将表扬世界各地在天文、数学和生命科学与医学等研究领域的杰出贡献者,每个奖项颁给100万美金,比国际最高自然科学奖项的诺贝尔奖的95万美金还高,因而被称之为“21世纪东方的诺贝尔奖”。

    邵一夫持有其上市旗舰企业邵氏兄弟公司74.58%股权,市值达56亿元,同时,他通过邵氏兄弟公司和邵逸夫基金,控制市值超过200百亿元的TVB32%的股权,成为单一大股东。

    邵一夫并非香江最有钱的人,但却是香江富豪中屈指可数的大慈善家,他在香江的影响力源自于他的影视王国,而他在内地的口碑则主要是因为他的慈善捐赠。据统计,邵一夫历年捐助社会公益、慈善事务超过100多亿港元,兴建了6000多个教育和医疗项目。尤其是对教育事业和科技事业,邵一夫捐赠的教育资金遍布神州大地,全中国多家高等院校均有邵一夫命名的“逸夫楼”。香江多间专上院校的建设曾得邵一夫捐助,例如香港中文大学的逸夫书院、香港大学的邵逸夫楼、香港城市大学的邵逸夫图书馆等。

    这一点连华人首富,后来成为李跑跑的李超人也比不过,这也是马克尊敬他的原因,MM进入亚洲市场,己成定局,如果对方不合作,MM有的是收拾对手的办法,无论是正当的商业竞争,还是不正当的,他们有的是手段,借助米帝在背后撑腰,他们在全球攻城掠地区的扩张,即使是以本伤人,凭着资本优势,他们就可以拖垮对手,但马克并没有这么做,一直抱以诚意,希望通过对话,解决争端,也就使有使用商场上常用的威迫利诱等手段。

    目前MM的条件是最好,全公司的人倾向与MM合作,他们是好莱坞也就是全世界最强大的电影电视制作公司,在好莱坞的占有率达到惊人的百分之二十,每年最卖座的十部电影,至少有三部出于他们之手,成为MM一员,意味着更多的资源和工作机会。

    MM亚洲分公司决定在香江成立一个制作中心,以后相当一部分电影和剧集将会分流至这里制作,至少提供五千个就业岗位,这些才是邵一夫比较看重的。

    而且在MM的全球战略中,香江只是桥头堡,他们真正看重的是拥有十三亿人口的大陆市场,这个市场也在对本土市场进行扶持,没立了不少限制外来资本的规定,所以他们决定以投资合作的方式进入这一市场,从而避过种种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