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9章佳作不断

    第669章佳作不断 (第2/3页)

会有记者自来粉的采访》,接着在圣地亚哥漫画展上突击宣传,海报疯狂遍及各个角落,电梯、扶梯、走廊,就连洗手间也不放过,这样的宣传攻势下,电影迷们又怎能不去一睹为快呢?

    最后,就要属这部影片的制作成本留给大家的一个好奇心了。仅仅3000万的成本,如何拍出大片风范?还是只是一部“山寨版”的科幻片?当然事实证明,也许其场面不及动辄1亿2亿的科幻大片,然而其独特的内涵和伪记录风格则是本片的最大看点。

    《第九区》探讨了一个关于身份转换和社会认同、文化冲突的问题。3000万的投资也用到了刀刃上,布景与特效做得十分契合影片主题,使得观众完全没有低成本的感觉

    《第九区》跟这些影片都不同,年轻的南非导演尼尔.布洛姆坎普和他的监制人马克把影片拍成了一部伪纪录片,虽然背靠势雄势大的MM,布洛姆坎普也没有张口多要钱,拿着三千多万的资金,老老实实的拍《第九区》,特效方面由工业光魔处理。

    在宣传方面也是暑期之后才大规模宣传,到处是“外星人禁止入内”“禁止外星人”的广告牌和字样,而宣布的力度和规模在马克的过问之下,变得更大,各种预告片,宣传片、访谈、活动轮番上阵,多不胜数。

    只要是马克看中的作品,MM发行部门都会全力以赴的运作,神之手之名,不是白叫的,的确是具有点石成金之能,只要电影宣传海报上挂上马克的名,立即是大卖的保证,不过马克是不会随便允许其它作品挂上自己的名子,除非是参加制作了,否则不会允许挂名,《第九区》马克是制作人之一,不过没有参与制片工作,只是提供了一些指导性意见。

    剧组远赴南非取景,是坐他的私人飞机去的,马克没有去探班,在后期制作方面,全程由尼尔负责,不过挂上马克的名,确是会他们身价大增,甚至是看点之一。

    他们并非伪纪录片的首创者,早在十多年前,《女巫布莱尔》就用这一招创造了票房奇迹,台湾导演钮承泽也拍出一部很受好评的《情非得已之生存之道》,但用伪纪录片的形式拍科幻片,这还是头一次。这么做的优点很明显,形式服从内容,因为影片主角并非要用仰角拍摄的英雄,而只是个普通人,而且是个有点能得瑟,最初还有点自作聪明,招人反感的普通人,而外星人,因为生活在贫民窟里,所以也用纪录片的镜头才能拍出他们的真实生存状况。

    这一次是外星人“走出”纽约,以往与外星人有关的电影里,外星人总是往纽约、洛杉矶和华盛顿这些米国的大城市跑,这也难怪,凭什么认为外星人就不是势利眼?出了一部外星人跑到非洲的《第九区》,我们就不得不觉得新奇:原来外星人也可以来第三世界国家。

    导演尼尔.布鲁姆凯普把故事背景地设在南非的约翰内斯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