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求大同公台效命,安天下马上思谋

    第十七章 求大同公台效命,安天下马上思谋 (第3/3页)

况都告诉了陈宫,他需要这位智者的参谋。

    陈宫当然不负所望,他已经有了初步的计划:“广陵在这乱世中几乎没有遭到什么创伤,唯一的一次黄巾之祸还被主公及时扑灭了,所以,相对于豫州,青州,并州,冀州等被黄巾军破坏,凉州,雍州,司隶被魔君执掌受到摧残,徐州可以说是北方保存最完好的一片土地了,而广陵地处徐州最南端,也得以保存了最完整的力量,土地肥沃人口充足,足以为立身之本,而主公既然在出发之前便已组织屯田,这是极好的,所谓大军未动粮草先行,这项政策今后要在全军推广,积累军粮,巩固城池,招纳流民,扩充人口,如此便可以解除之后行动的后顾之忧,以待时变,缓图天下。”

    这是很中规中矩的策略,也是阳谋,堂堂正正而不必兵行险招。

    龙羽并不能从中挑出什么毛病,这和朱元璋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策略如出一辙。

    但陈宫当然不能仅仅满足于此,这怎么能配得上他谋主的荣誉呢:“魔君虽强,然而失天下心久矣,便如无源之水,必不长久。而盟军携大义而来,兵强而将广,虽不齐心,却后劲源源不尽,此战必胜。”

    龙羽听得很是钦佩陈宫的判断,虽然不知道梦三大陆将展开怎样的发展,但真实历史中董卓的确是败了,火烧洛阳仓皇逃命。

    “魔君若败,必然逃往西凉,仓皇之中必然会不顾陛下,我们可趁势将陛下救出,功高莫过于救驾,如此,则我必然会被封赏三公,辅佐朝纲,届时,奉天子令而征伐天下,大义所在,名正言顺。”龙羽顺口便把后来曹操做的事情说了出来。

    “挟天子以令诸侯?”陈宫问道。

    “非也,”龙羽摇头:“是奉天子以讨不臣。”

    “那主公是要在朝为官还是回归广陵?”陈宫反问。

    “这。。。”龙羽被问住了,刚才只是一时兴起便顺口说了挟天子令诸侯的戏码,但是广陵是自己根基所在,如果陪献帝呆在洛阳那是一件很不安全的事情,当时曹操便提议迁都到他的大本营,或许自己也可以这么做?

    “以洛阳残破不堪为用为名请陛下迁都广陵。”

    “陶谦目前还是徐州刺史,若迁往徐州,为何不去彭城而去广陵?况且,一山不容二虎,届时谁为主宰?”陈宫问出了这个很敏感的问题。

    龙羽沉默了,此言不错,当时袁绍等人都不愿意接受献帝便是这样一个原因,一旦接纳献帝,则自己就没办法独立,纵然是傀儡,名义上还是帝王,自己若要自立,便是叛逆,等同于欺君罔上谋篡朝纲,这罪名比在地方自立为王还要严重,到那时,便是天下公敌。

    曹操一辈子没有称帝便是如此,因为他不能。

    “是羽失计较了,还请先生教我。”龙羽向陈宫拱手。

    “主公所思过多,忽略了一些细节也没什么。”既然龙羽给面子,陈宫当然也要个面子:“当今天下诸侯多有野望,但率先称帝者必是二袁,那时,天子尚在,称帝者必被天下所不容,但二袁实力强大,兵多粮足,更是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布天下,他们也不会轻易的失败,若二袁不败,纵然天子尚在,至多十年,则称帝者必然极众,到那时,天子便如鸡肋,不管在谁手中,都会面临一个很尴尬的局面。”

    “那我该如何做?”龙羽问道。

    “广陵南面紧挨吴郡,有一伙山贼盘踞于此,其首领名为严白虎,攻略城池,与吴郡太守陈瑀同流合污,自封东吴德王,扬州刺史刘繇屡次征讨不能取胜,主公可攻取吴郡,上书天子,奉诏讨贼,届时,则背海而向天下,只待天变,便可派一旅之师,北可取徐州,南可下扬州,陶谦老迈,刘繇无能,岂可阻挡主公大军,之后,便以此为根本,谋取天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