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4章 粮食问题

    第364章 粮食问题 (第2/3页)

春耕,那么前线的粮草就将更为紧张,不仅是三国联军,就连驻扎在王畿内的青龙军团,也将大受影响,无力展开大战,最多只能堪堪自保。

    明年,就注定无法对外开战了。

    春耕,种子问题倒是不怎么担心,虽然不说培育出杂交水稻之类的,但是工部也知道优选优育的道理,接连五六年,农耕司早就甄选出了十分优良的品种,各郡各县也都有种子的储备。

    普通百姓也意识到传统自留种子的劣性,所以都是直接购买种子的,这样结出来的穗,产量会高很多。

    所以,春耕的主要问题,还就出在人力上。

    之前太多人投入在后勤运输方面,征调了大量的民夫,再加上上一次临时的征兵,导致民间很多乡村都或多或少的,缺少劳动力。

    为今之计,就是在进一步推动解放奴隶,提高生产力的基础上,合理的安排劳动力。

    然后,就是垦荒了。

    除了最新兼并的盛国之地外,其余的各郡中,土地开垦在经历过最初几年的如火如荼之后,如今迎来了短暂的停歇。

    因为,各村之间事宜开垦和灌溉的好地方,基本上都被开垦完了。

    目前工部正在组织民间百姓,修建梯田和围湖造田等。

    围湖造田自是不必说,多在湖泊多的地带。

    梯田,大多就是丘陵地带和山林地带。

    自古以来,大礼王朝的百姓们,便有修建梯田的传统。

    用一道道的堤坝涵养水源,使在丘陵地带大面积种植水稻成为可能,解决了当地的粮食问题。

    但是梯田的种植对于人力的消耗相比平原要高出很多,而产量没有任何优势,一旦遭遇大旱就可能颗粒无收。

    所以,在粮食并不是十分紧张的地区,官府都是不提倡的,百姓们也没有刻意去修建。

    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田埂和水渠的问题。

    但是,随着水泥的诞生,这个问题似乎得到了解决。

    比如渠道,在两座丘陵之间,不是特别远的地带,就可以修炼一座架在空中的沟渠,作为一种特殊的渠道——渡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